之前写了些《桂平人文》故事的文章,当中引用了一些古籍上的地图,其中有一张是明代中后期的《浔州府总图》。

图上有几个“城”,浔州府城,平南城,贵县城,镇峡堡,武靖州,紫荆营,碧滩堡。即明代中后期,浔州府领辖一州三县,即:桂平县,平南县,贵县,武靖州。

但是,准确来说,当时的浔州府,只是领辖桂平县,平南县,贵县三县而已,武靖州则是一个特殊的行政区域,实际上并不是由浔州府所直接管辖。

那武靖州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行政区域呢?


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好说了,像今天的区域行政制度一样,有个“代管”的说法,像县级桂平市由地级贵港市代管,县级北流市由地级玉林市代管,县级荔浦市由地级桂林市代管。

那武靖州从一定意义来说,也是由浔州府代管。真正来说,他是一个直隶州,他的方方面面是由当时的广西布政使司所直接管辖的,现在的说法是“省辖”,只不过因为武靖州的州治设在浔州府地界上,所以在一些老地图中,武靖州划归为《浔州府总图》的一部分了,就被人误会为“武靖州是浔州府的管辖单位之一”。

对于明代设置的这个武靖州,现在很少人提到,也不太熟悉,因为武靖州的历史虽不长久,但历史却是很复杂。简单说始置于成化三年(1467年),嘉靖七年(1528年)降置为武靖千户所,万历末年(1620年)改为武靖镇,清初裁撤,只剩下“武靖”这个地名流传至今,如今只是桂平金田镇的一个村名而已了。

当初武靖州为何建置,又为何裁撤呢?

这就和明代大明官府镇压大藤峡地区的瑶民起义这个历史事件有关了。


大藤峡地区的瑶民起义,可谓是贯穿明朝二百余年,一代又一代的大藤峡少数民族先民,先后起兵反抗大明官府,由此也引来了大明官府一次又一次的征讨。

到正统七年(1442年),大藤峡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侯大苟起兵抗明,影响了两广很多地方的少数民族跟着对抗大明朝官府,直到明成化元年(1465年),大明朝廷派出韩雍以右佥都御史之职前往讨平大藤峡地区起义,最后,在成化二年,俘杀侯大苟,收复大藤峡水道,并改名为“断藤峡”。

韩雍也因此得提督两广军务。

为了管治大藤峡地区,韩雍请设“武靖州”,起名“武靖”,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以武靖边,以武靖乱,以武绥靖之义。管治区域为以大藤峡山区为中心,包括现桂平县南木、紫荆、金田等乡镇及江口、石龙、西山、蒙圩等乡镇的一部分;平南县大鹏乡的一部分;贵县莲塘村、武宣县东乡、 象州县北乡一带。

并且,这个武靖州和一般设置的州县不同,不同在哪呢?


在古代,府,州,县这些都是行政建制单位,相当于现在省,县之类,如现在还常常听到的名字,梧州,柳州,浔州等,是当时制度下的行政区域划分,这些州县的划分一般都是民政建制为主,即管理有民籍事务,这不好理解,简单说就是生活区域内是以“百姓人家”为主。

即使是当时实行的土官,土司制度的区域,虽说朝廷对这些地管不到多少,但土官,土司的地盘都是以民政建制为主,都是土州,土县的划分。

但这个武靖州却不同,就纯属于“军政建制”为主的“军事州”,从官府体系来说,就是一个军事驻兵点,主要驻扎的是军队,官兵,全是军籍,不编民籍,而且当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是区别的,蔑视不友好的政策,也不实行民籍管理。

所以,武靖州内主要是军务,就直接由广西布政使司领导,统筹,最主要目的就是防范大藤峡地区内的少数民族再次起乱。


最初的时候,韩雍申请把武靖州的州城设在桂平大藤峡里黔江边的碧滩村,这是明官府在大藤峡军事核心区之一,也驻兵过一段时间,但最后没得到最后的批文,所以,后来又请设于桂平城东南,即今天桂平糖厂一带 ,而碧滩村就改设为驻兵营点之一。

后来,在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朝廷把一位岑氏土官举家搬迁来武靖州,成为武靖州知州,由此,就引出了桂平地界一段少被提及的土官人文历史了。这也是后来武靖州建制被撤销的原因之一。

那么,桂平地界上的土司制度,土官人文历史,和武靖州被撤销都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这就请关注后面《桂平人文:明朝那些事之武靖州故事》系列的更新了。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