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由中国文物报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新时代·新考古·新发现——《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新书发布会”在第37届北京图书订货会江苏省团活动区举行。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副社长赵嘉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出席新书发布会。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张弛,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夏商周考古专家雷兴山受邀参会,并做学术分享。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是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现已荣誉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本书由中国考古界顶流活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的主办单位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编写,完整收录了2012年以来荣获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120个考古项目。这120个项目的年代跨度达百万年,地域涵盖中原及边疆地区,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生动例证。其中的良渚、石峁、三星堆等考古项目更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关注度。编写者结合文物考古领域前沿研究成果,阐释解读考古发现,包括遗址概况、考古发掘经过和成果、学术意义及价值等,并配图呈现遗址环境、发掘工作场景、出土精美文物,旨在系统回顾总结、全面展示新时代以来中国在文物考古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设成果。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
发布会上,张在健社长介绍了《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的编辑出版情况。本书以遗址年代为序编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三国至隋唐、宋元明清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邀请相关时段的资深专家撰写导读文章,具备突出的时代价值、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他认为,本书从考古新发现的角度,记述了新时代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历程,诸多研究成果,都是新时代以来考古学领域的重要突破,很多发掘方法、发掘理念,也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考古的特征,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
柳士发社长介绍了本书的策划、组稿与编写过程。继2022年联合编辑大型学术画册《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后,中国文物报社与中国考古学会再度合作,编辑《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新时代以来,我国推进考古发掘项目1.2万余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夏商文明研究工程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有力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考古专业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研究手段日益更新。他强调,本书在内容、体例上力争全面、生动,试图将遗址的背景和古人的生活阐述得清楚、直白。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张弛。
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夏商周考古专家雷兴山。
在学术分享环节,两位专家认为,新时代以来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让考古学成功“出圈”,引导公众更关注考古学及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强调了考古发掘的科学性,以及推介活动对考古项目学术性的重视。专家们以稻城皮洛遗址、吉木乃通天洞遗址等为例,介绍了考古新发现对诠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作用和价值。对于大众比较关注的三星堆等遗址,专家们也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
两位专家还谈到了2024年令人印象深刻的考古新发现。张弛教授介绍了良渚遗址新发现的水利工程遗迹,规模远超预期。雷兴山教授从《封神演义》中的“西岐城”切入,讲述了陕西周原遗址的新发现。周原遗址发现了三重城墙遗迹,基本可以判断大城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小城和宫城始建于商周之际,一直延续到西周晚期。
新时代以来,各种跨学科新技术在考古学领域广泛应用。两位专家认为,考古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古代遗存,获取关于古人生活的更多信息,通过科学发掘取得的证据,来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进程,以实物证史。由此得到的认识,比历史文献的记载更具体、更广阔、更深入。
与会嘉宾合影。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的出版,是向时代抒怀的一种方式,也是承载中国考古发展历程的浪漫篇章。晦涩难懂的考古知识应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寻常百姓家,从而启迪一代人的考古梦想,激励一代人的考古追求。这本书将成为搭建在考古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号召广大考古工作者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为新时代的考古事业贡献力量。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