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把时间回溯到2004年,看看这一年里军用航空器领域都发生了什么:此前一年里,歼-10和“台风”分别在亚欧大陆的两端开始服役,而2004年时“阵风”具备完整技术状态的B型和C型也开始交付法国空军。



这三种战斗机技术状态各有差异,“台风”和“阵风”比歼-10的技术水平更高、作战能力更强,但2009年歼-10B首飞将三者的技术差距基本拉平,这说明在战斗机设计制造领域,曾经鸿沟巨大的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已经将差距消弭。

而在五代机领域,到2004年时美国的F-22A已经开始生产、次年开始形成初始战斗力,F-35的原型机X-35已经于2001年在JSF项目竞标中胜出、这一时期正在完善设计,歼-20和苏-57这两种当时仅有的进入工程发展阶段的非美国制五代机项目仍然在进行后期设计工作,英国、法国、瑞典的五代机项目却在此前或此后均在项目发展初期就停止发展,从这种趋势来看,五代机和之后的作战飞机研制进程中欧洲已经不再具有领导地位。



这一时期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其他一些亚洲国家,日本、韩国、印度在这一时期都给出了具有第四代战斗机水平的轻型战斗机方案,并且开始涉足具有第五代战斗机技术特征的项目或技术验证机,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者的新一代战斗机发展并不顺利,但仍然取得了比欧洲国家更为实际的工程结果。

不难看出,21世纪的战术飞机发展重心已经从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太平洋沿岸,这不但深刻影响了当前作战飞机的研制和发展,也完全改变了冷战时期延续到21世纪初的空中安全态势。



而在2024年开始,未来的二十年,全球空军的实力平衡有望进一步打破,无人机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中美第一梯队的格局,而且第二梯队和第一梯队的差距几乎越来越大,很多国家可能只能靠买买买来短时间提升自己的无人作战能力。

更重要的是,目前六代机的比拼层面,已经开始断层,欧洲国家并没有六代机出现,甚至很多国家都还没有五代机。这样的情形意味着,欧盟国家可能在下一代战斗机上会和美国绑在一起,这样一来,西方的北约军事标准会日渐增强,好处是美国更容易指使欧盟,双方更容易站到一起,坏处是欧洲的自主性越来越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