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最近,最忙得飞起的人既不是期末周的大学生,也不是忙年终汇报的打工人,而是尔滨的搓澡师傅。哈尔滨冬季旅游持续火爆,搓澡师傅不得不从“一班制”改为“三班倒”,“两天两夜没睡,搓完一个紧接着下一个。”
东北的澡堂文化闻名全国,吸引了无数游客争相体验,甚至不惜在门口排队数小时,誓有“不洗到澡誓不罢休”的决心。其实,这份对洗澡的执着追求,并非现代人独有,古人同样为了享受一次惬意的沐浴而煞费苦心。
丨“沐、浴、洗、澡”其实是四件事
今天说到洗澡,也叫“沐浴”,指的是从头到脚清洗干净。而在古代,“沐”“浴”“洗”“澡”四字各有其独特含义,历经时间的演变才逐渐通用。
“沐”指的是清洗头发。甲骨文里,它的字形之一是右边跪坐着用手摸头的人,左边是水,象征着在做洗头的动作。
“浴”指的是清洗身体。现在看这个字的右半边是“谷”,可能不少人会有点奇怪,难道浴的本意是淘米吗?但看到金文你就会能体会,其原形乃是一人沉浸于洗浴的器具之中,水花四溅,尽显沐浴之欢愉。这个字原本的形状是一个人在洗澡的容器中,身边飞溅出水花。
“沐浴”连在一起用,才指洗头发和全身。屈原在其诗篇中曾写道:“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这不仅彰显了古代对清洁的重视,也说明了“沐”与“浴”的不同寓意。
至于“洗”,今时今日其含义已广泛拓展,实则最初专指洗脚。其字形右侧的“先”,原本象形为一只脚,后来逐渐转变为用水除掉污垢的意思。
“澡”和“洗”的意思相对,初特指清洗双手,随后逐渐延伸至身体的其他部位。
▲2021年6月24日,北京,游客观看虢季子白盘。(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回溯至先秦时期,受限于当时的物质条件,平民百姓大多只能依赖河流、湖泊等自然水源进行洗浴。在温暖的日子里,这或许尚能享受沐浴的乐趣,然而到了寒冷的季节,则无疑是对毅力的一大考验。此外,还需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意外。对于稍有条件的家庭而言,他们或许能够在家中备置木盆等容器,以便随时进行清洗。
贵族阶层在祭祀、朝拜等庄重场合,尤为注重身体的洁净,以此彰显对仪式的无上尊重。他们不仅会精心挑选沐浴的吉时,还会动用一整套精致的器具,并在专属的浴室中进行洗礼。这些沐浴器具大多为青铜所制,其独特造型从出土的文物中得以窥见。
现珍藏于国家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乃虢国国君季子白为纪念赫赫战功而特别铸造。尽管其尺寸颇为宏大(长达132.2厘米,高41.3厘米,宽82.7厘米),但“盘”的主要功能仍是作为接水之用,而非供人直接浸泡其中。此外,在葬礼上,“盘”还扮演着为遗体盛放冰块以保持其不朽的重要角色。
丨公共澡堂子竟是从希腊开始的
在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沐浴对于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来说,是一件高度私密的事情,即便是夫妻之间,也严格遵循着“外内不共沐浴”的原则。
与此同时,古罗马帝国已经建起了数百座规模宏大的公共浴场。古罗马帝国的首座大型公共浴场阿格里帕浴场建于公元前19年,面积约1万平方米,有专用的水道为它输送清水。而到了公元前1世纪,随着地热供暖技术的发明,设有热气间和冷气间的浴场应运而生,大型浴场也因此得到了蓬勃发展。此后,洗浴在罗马社会中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公共活动。
在公共浴场中共同沐浴,这一行为背后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公共精神——无论身份高低,人们在此都“坦诚相对”,共享一池清泉。这种强调公共性的洗浴文化,其源头可追溯至古希腊。
由于古希腊地区的河流并不充沛,为了节约水资源,古希腊人利用先进的引水技术,建造了公共浴场。这些浴场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洗浴需求,更与古希腊城邦的公共精神相契合——公民们在浴场中展示着自己健美的体魄,同时交流着各种公共议题。作为古希腊文明的传承者,古罗马人将洗浴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了极为细致的洗浴仪式。
▲2024年4月4日,意大利罗马的卡拉卡拉浴场安装的新水景,像镜子一样反映了古罗马遗址。(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古罗马人偏爱在午后时光享受沐浴,晚餐前夕往往是男性沐浴的高峰时段。步入浴场,他们首先会在更衣室内换上浴衣,而衣物则由专门看管的奴隶妥善存放于储物柜中。
在正式沐浴前,许多古罗马人会先进行一系列体操锻炼,旨在促进身体排汗,为接下来的蒸汽浴预热。因此,规模宏大的皇家浴场往往配套建有体操练习区,以满足这一需求。
经过蒸汽浴室的充分熏蒸,待全身微微出汗时,洗浴者便会步入热水池中,借助特制的搓澡工具彻底清洁肌肤。这些搓澡工具形态各异,有的采用角质、象牙甚至贵重金属精制而成,形似刮刀,能有效刮除皮肤表面的污垢。热水浴后,紧接着是冷水池的洗礼,古罗马人深信这有助于增强体质。
对于富有的罗马人来说,冷水浴前后还会享受按摩服务。被按摩者悠然躺卧于床榻之上,按摩师以其精湛的手法揉捏肌肉,并细心拔除多余的毛发。按摩结束后,他们会将香脂涂抹于柔软的亚麻或毛织手巾上,再轻柔地擦拭于身体之上,至此,一场完整的洗浴体验才算结束。
丨苏轼搓澡也喊疼
将视线转向中国,汉代之后,皇家浴室的规模持续扩张,设施愈发奢华,逐渐超越了个人专属的范畴,沐浴的仪式神圣性淡去,转而以提供舒适与愉悦为首要宗旨。直至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以满足城市居民需求为目标的公共澡堂才应运而生,这标志着沐浴业开始以盈利为直接目的。
宋代人将澡堂称为“浴堂”、“混堂”,亦或“香水行”,门前挂壶成为了这一行业的独特标识。在东京汴梁,专门设有“浴堂巷”,整条街巷几乎都被澡堂所占据,其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据马可·波罗所述,南宋都城临安城内澡堂多达三千余座,配备有专门的供排水系统,水源源自多处泉眼,部分澡堂甚至能容纳上百人同时沐浴。除热水浴外,冷水浴也颇受当地人青睐。不仅都城,各地亦常见澡堂经营的记载,即便是偏远地区也不例外。
▲2013年11月23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基奈半岛附近水域,在冰冷的水中,可爱的海獭们挤在一起,保持温暖(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宋代澡堂通常在日出时分便开始营业,部分还提供洗脸水、茶水等服务。早起泡“头汤”的习俗一直延续至近代,正如诗句所云:“金鸡未叫汤先热,玉板轻敲客早来。”宋代沐浴费用相对亲民,据日本僧人在华的日记记载,人均仅需十文钱即可享受一次沐浴。若额外付费,澡堂仆役还会提供搓澡服务,如苏轼词中所言:“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东坡居士甚至因搓澡力度过重而恳求:“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更有甚者,顾客还能让澡堂仆役代为叫一份附近的外卖,沐浴后在舒适的环境中享用美食。宋代之后的收费澡堂,基本沿袭了此类服务模式。
至明代,大众澡堂仍以“混堂”命名,且规模更为宏大。如苏州的“混堂”,采用大石砌成浴池,与大型锅炉相连通,并设有专门引入冷水的辘轳,有专人负责烧水及调试水温。清代扬州的浴池则按水温分类,离烧水锅最近的大池温度最高,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中池温度适中;而温度最低的则被称为“娃娃池”。
民国时期,北平等大城市的澡堂服务更加细致周到,客人不仅能泡澡、理发,还能付费享受按摩、修脚、听曲等多种服务,体验更为丰富多元。(完)
综合《新京报》、《南京日报》等
编辑:周佳蕾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