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枯朽的木头,在匠人的手中几经打磨便能绽放出花朵般的美丽;一块冰冷的石头,经过匠人的精心雕琢,也能成为艺术品,发出悦耳的声响。
1月9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举办了第四批巴渝传统建筑工匠培训。培训现场,传统建筑砖瓦工、木工、石工、彩绘工、油工五个工种的工匠们切磋技艺,展开学习与交流。不少传承人也亲临现场授课,分享他们的宝贵经验。
让精美的石头会“说话”
“岁月不语,惟石能言”。一块普通平常的石头,经石雕艺人精心雕琢,呈现出生命与灵性。
刘森林是重庆市首批传统工匠石工的传承人,曾参与过多项大型石雕工程。
刘森林(右一)
“有女不嫁打石匠,天晴落雨在坡上。”刘森林说,过去人们认为石匠就是在山上打石头,风吹日晒,十分辛苦。即使现在,很多人也没有转变对这个职业的看法。然而,实际上,房屋建筑、寺庙建筑、园林建筑等都会用到石雕技艺,也需要石匠的精湛手艺。“现在,我们已不再只使用手锤、錾子等传统工具,而是用电锤、电镐甚至3D软件,既省力又省时。”
刘森林石雕作品 受访者供图
刘森林的手机里保存着许多石雕作品,有雕刻完工的石桥栏板、栏杆,它们精巧细致,排列整齐;还有石狮、石虎等动物雕像,它们或坐或卧,各具情态;此外,还有石栏杆、石匾、石碑、门墩石、抱鼓石、磉礅石等作品,件件构思巧妙,雕刻精美。这些作品不仅出现在重庆的多个传统建筑中,还在贵州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15岁拜师学艺到现在,刘森林已经雕刻出数以千计的石雕艺术品。每一个精美的石雕都凝聚着他的匠心和汗水。他已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每一件石雕作品中,上面刻满了他的执着和热爱。他希望更多的石雕爱好者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把这项技艺发扬光大。
“一个石匠勤奋点,每月收入还是能过万,我也希望更多的石雕爱好者加入到我们的行列,把这项技艺发扬光大。”刘森林说。
朽木头上开出“花”
老树疙瘩、枯木枝枝,根据材料的自然形状进行加工,便可化腐朽为神奇,让朽木上开出“花”。
胡兵万木雕作品 受访者供图
胡兵万是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从事木雕25年。他从小就对书法和绘画展现出特别的热爱,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成为了某红木家具厂的木雕制作人员。从家具厂离职后,他又转行石艺雕刻,专为乡村修坟刻碑。
几年后他又到了一家沉木家具厂当雕刻师傅,在这里,胡兵万在雕刻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拿到一块木头哪里该刨,哪里该凿,哪里该深,哪里该浅,他早已“胸有成竹”。期间,在传统木工榫卯结构方面,他也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
胡兵万(左二)
胡兵万说:“榫卯结构是传统木工的核心技艺之一,也是木匠学习传统建筑修缮与保护的必修课。”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榫卯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庙宇、民居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木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巧妙的构造设计实现了木材之间的牢固连接,无需使用钉子或胶水等现代连接材料,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水平。
然而,现在懂得榫卯结构的木匠并不多。胡兵万希望通过一次次培训让这门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并能够更好地助力传统建筑的修缮与改造工作。
重庆已培训800多名传统建筑工匠
弘扬“工匠精神”,传承传统建筑建造修缮技艺。
2022年以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已在潼南、荣昌、武隆等14个区县组织开展了三批传统建筑工匠培训,培训考核合格820人,推荐认定传统建筑建造修缮技艺传承人69人。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中,重庆市传统建筑工匠培育和认定经验受到关注并推广。
此次第四批巴渝传统建筑工匠培训共295人报名参训,涉及古建筑砖瓦工、古建筑木工、古建筑石工、古建筑彩绘工、古建筑油工5个工种。
“力争培训一批巴渝传统建筑工匠,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修缮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摄影 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