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写一些感想,毋须讳言。

1、中国人消费了全球38%的奢侈品,高达上万亿元。一直以来都是欧美建立奢侈品的价值体系,中国富豪闭着眼睛买就行了,暴发户形象深入人心,古董收藏同样如此。

2、早在几十年前,欧美日本就开始布局清三代,大批量低价收货,然后炒高再卖给中国富豪。当库存清得差不多的时候,又开始炒高古瓷、高古玉,因为已经完成大规模建仓,接下来等着收割就行了。


3、很多国内的专家和富豪只会“窝里横”,一见到老外腿都软了。一件中国流失的罕见文物出现在巴黎,首先在国内就是“怒斥老外无耻”,然而真到了国外马上就变脸,恨不得给“洋大人”进贡更多的钱。

4、古玩收藏是富人的游戏,穷人的生计。对富人来说,是资产避险、扩展人脉以及千金买脸面。但在古玩界,这种所谓的“脸面”都是洋大人“赏”给你的,真的很有面子吗?

5、其实可以“富长良心”啊,说实话在国内建立起一套对民藏开放的“话语权体系”,会得到几千万民藏人的支持,那才是真有面子的事情。


6、一味地把话语权交给别人,自己在民藏人心中成了“利益集团”的代表,在老外眼中则是“肥羊”,这种自嗨的事难道除了“洗刷刷”,就没有其他意义了?

7、从民间有宝到“无宝”的转变,是“封锁”的开始,其实早就有迹象了。马未都当年到处谈捡漏,后来闭口不言,选择“金盆洗手”,到如今不得不靠裁员来支撑,他心里估计也很憋屈。

8、就跟买彩票一样,要是随随便便就能中大奖,还有人愿意“努力”吗?古玩收藏同样如此,要是轻易给民间宝物“身份”,那都去搞收藏了,哎呀不敢想。


9、鉴定学已经很多年没更新了,就和“数量论”一样,都已经对民藏完全隔离开,那装都不用装了,就好好当个“守旧派”吧。

10、很多人寄希望于专家的“良心发现”,其实对于文博内的专家来说,“淡漠”的态度才是正常的,因为和个人利益无关,人家又没啥好处凭什么帮你?

11、而对于商业型专家来说,又因为太多好处,帮你实则是“吃亏”的,“割你”才是符合最大利益的。要是真货就试图低价收走,要是假货就故意说成真货,让你交服务费。所以你找专家有啥用?


12、不仅是高端圈子和民藏割裂,连几千万的庞大民藏圈子也是相互割裂的。玩精品的实力派,玩普品的实战派,玩假货的赝品圈,还有穿插在中间的各种贩子,从来没有“齐心”过。

13、现如今,精品渠道都是在小众圈子里,有资金实力的人之间互相周转。而对于广大没有眼力的藏友来说,已经事实上造成卖假货更挣钱。既然一些人高喊着“没有真假,只有新老”,那就再等若干年,等新的变成老的吧。

14、直播的盛行加速了“割韭菜”的节奏,比当年的地摊收益更大风险更小。看直播买藏品,尤其是在手机上买“重器”的人,跟当年看电视购物买“奢侈品”一样。捡漏思维不去掉,永远都是韭菜。

15、上面对于民藏的态度,是支持收藏但又不能“太过火”,所以放弃“躺着暴富”的幻想吧。自己去经营渠道,各种圈子、交流会、小拍卖会先熟悉起来。一面骂又不敢实际行动,毫无意义。


16、收藏行业“少壮派”已经成长起来了,必然会带来新的风向。直播虽然乌烟瘴气,但巨大的流量确实带来了“出圈”效应。未来不管是真品还是赝品,有行动力的都会获得可观的财富。

17、二八定律牢不可破,以后不管是靠精品征服市场,还是靠营销割韭菜,有行动力的群体就会产生新的富豪,但仍然是少数人。这是个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时代!

18、民藏的崛起是必然的,就跟股市一样,大家嘴上骂的欢快,然而一旦有些风吹草动,又一窝蜂的挤上去了。人们都说收藏不行了,但关于收藏的流量却越来越高,这是怎么回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