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青浦“两会”时间,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参政议政,为青浦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或许现在大家耳熟能详,但其实在解放后至1954年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前,还有一种人民代表形式存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青浦在未建立县人民代表大会前,就是由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行使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讨论和决定本县各项重大工作。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档案来了解一下,青浦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始末。
1949年5月14日,青浦解放。5月17日,青浦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建立了青浦人民自己的政权。当时,由于不具备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条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解放区城市中组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经江苏省苏南区1949年10月4日批准,建立青浦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青浦县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0-13日,召开青浦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后改称“青浦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带有过渡的性质,它既为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也为政治协商会议地方组织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949年10月,青浦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议程
青浦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自1949年10月召开第一次会议起,至1954年7月1-4日,召开青浦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止,历时近5年,完成了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使命。青浦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历1届,共召开代表会议9次,先后听取和审查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8个,其它报告15个;通过决议、决定37项;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提案1147件。
1949年10月,青浦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六项决议案
青浦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产生形式和组成结构较为多样。第一次会议代表,有的是团体选举或推荐产生,有的是县人民政府聘请;第二次会议代表,以协商、聘请、加聘、推荐等方式产生;自第三次会议起,代表的产生是在上次原有代表的基础上,由各界推荐、协商提名,政府加聘的方法个别调整产生。代表的界别逐步扩大,代表的名额逐步增加。代表界别范围从开始时的机关、工人、农民、学生、文教、工商、自由职业,扩大到医协、宗教、军烈属、县企业、合作社、渔船民、城市居民等。代表人数也从开始时的180多人,增加到后来的280多人。
由青浦县人民政府颁发的青浦县第一届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聘书
青浦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任务主要是审查县人民政府一个阶段的工作及今后任务的报告;向县人民政府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代行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通过预决算;通过推进政府贯彻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的决议等。
1950年11月,县长赵仁在青浦县第一届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的工作报告(部分内容)
档案资料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青浦县第一届第三次人民代表会议有关档案资料
1950年4月14-17日,召开青浦县第一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期间,根据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的规定,经大会作出决议,决定设立代表会议休会期间的常设机构——常务委员会(简称“常委会”)。
在青浦县第一届第二次人民代表会议上印发的《青浦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部分内容)
青浦县第一届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名单
常委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和委员各若干人。至1954年6月,常委会改选过6次。常委会组成人员少至20人,多至29人。常委会主席由县委书记兼任,副主席由县长、副县长和其他有关人员担任。县委书记李昌文、王瑞云、赵仁相继任主席。该机构自建立起,至青浦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还继续存在。
青浦县历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正副主席名单
当时,根据全国政协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政字第34号《联合通知》要求,暂保留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机构,继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直至1956年6月27-28日,青浦县政协举行一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县政协一届常务委员会为止,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才完成历史使命。
青浦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自设立至结束,历时6年多,共举行常委会或常委会扩大会议40余次。
会议听取和讨论县一个阶段中心工作的报告,并通过相应的决议、决定等。在中共青浦县委的领导下,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委会配合县人民政府,为恢复全县经济,争取财经状况好转,参与各项决策举措的协商与实施,参与各项政治运动重要决策的协商与贯彻,参与重要人事安排和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选的协商,负责在人民政协组织建立之前,协商统一战线内部各种关系等方面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资料:青浦档案
编辑:沈千慧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