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9时5分,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灾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为灾民祈福同时,社交平台上却出现了一张戴帽子小孩被压在倒塌建筑物下的图片,这张图片被多个账号发布,并与本次地震关联。

但经多方查证,上述图片实为AI工具创作,原始作者在2024年11月18日发布了相同画面的短视频,并明确声明是AI生成。这一行为不仅误导了公众,还可能对救灾资源的合理分配产生不良影响。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不少账号发布AI生成“地震被压小孩”图片,获得大量转发和关注。

1月8日,各家媒体迅速作出反应,发表评论文章,谴责以AI图片误导受众的乱象,同时对日益兴起的AI技术进行了反思,并对其合理应用提出了建议。

北京日报评论称,事情是假的,缺德是真的。可能有人会说,一张配图而已,不会造成什么损失。但事实上,准确详实的信息对救灾工作展开至关重要,舆论关注可能直接影响相关资源的分配,一旦形成“狼来了”的信任危机后果更甚。目前,西藏灾区工作已由紧急救援转为群众安置阶段,且当地正处于隆冬季节、高寒缺氧、路途遥远,救援队伍已近饱和。大家的关切可以理解,但尤须关注权威信息,将目光放在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每当灾情发生,总有人在舆论场中借事生非。或是制造恐慌,移花接木加工旧图旧闻;或是煽动情绪,信口开河编造伤亡损失情况;或是挑动对立,阴阳怪气臆想救灾进程……其目的无非是要蹭热点、博关注、骗流量。特别是眼下,AI成为内容创作的常规工具,谣言生成发布的门槛更低了、效率却更高了,且机器还能根据传播渠道、受众等特征,批量实施个性化谣言定制,更加令人防不胜防。天灾难测,而借灾造谣传谣、生事牟利则是典型的人祸。

红网评论文章认为,对于救灾工作来说,准确的信息至关重要。救援人员需要根据真实的灾情信息来制定救援方案,合理分配救援资源,而虚假的灾情图片,可能会误导救援人员,导致救援资源的浪费和错配。这不仅会延误救援时机,还可能加剧受灾群众的困境,造成更大的损失。

大皖新闻评论称,造谣者为了流量,不顾灾情,不顾事实,传播虚假信息,不仅是对震区人民和善良网民的伤害,也是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无视和公然践踏,居心实在可恶。

那么,如何规避AI技术带来的造假?北京日报评论称,平台必须有意识地针对重大公共事件加强信息筛查,特别是提高对AI内容的甄别技术,或督促加注“虚构”内容标签,或依规治理消费灾难事故的账号及主体,从源头压缩滋事空间。

上游新闻文章给出建议,为了避免虚拟内容破坏信息生态,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或许可以有两大方向性的改良。一是通过技术手段,为AI生成内容打上不可磨灭的印记,或者让受众拥有查验其虚实与否的“开关”;二是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AI软件的开发、使用等,要有全过程的规则及其细则。

(来源:综合红星新闻、上游新闻、红网、大皖新闻等)

栏目主编:孙欣祺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施薇 整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