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昌受邀参加法律出版社成立70周年暨《中国法律评论》创刊10周年作者交流会

2024年12月24日,“法律出版社成立70周年暨《中国法律评论》创刊10周年作者交流会”在京召开,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张文显、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黄文艺、《法学研究》主编陈甦、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健、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喻海松、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郑戈等出席会议。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田文昌受邀参与会议并发言。



田文昌首先向法律出版社表示祝贺,他说,法律出版社和《中国法律评论》的成长迅速,成就辉煌,在中国法治建设过程当中功不可没,作用不可小视。

田文昌与法律出版社结缘多年,大部分著作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并曾在《中国法律评论》创刊号也发表了文章。

田文昌表示,他的法律之路与中国法治建设是同步前行,他的学术之路也与法治进程相伴而行。所以,他在法律出版社出版了论文选集和辩护词代理词精选合集,书名命名为《与法治同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学术生涯与法律出版社也是相伴而行,并共同参与和见证了法治化的发展进程。”

田文昌在最后发表了对法律出版社和《中国法律评论》的两点殷切希望,第一是希望将来出版的书籍和文章要注重创新性,第二是要注重可读性。

关于创新性,田文昌强调说,现在的学问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性,而是创新性。目前,核心期刊仍然固守一个标准,就是发表论文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引经据典,为了这个标准,很多教师评职称都受到了障碍。引经据典并不反映学术水平,但是创新性是难得的,这个标准应当考虑修改。

关于可读性,田文昌提及,现在学界有一种风气,似乎文章的词汇越晦涩,新概念越多,就显得学问越深。田文昌认为,真正的学问是谁都能看懂的,例如,律师在法庭上最精彩的发言,应该是让既不懂法律也不知情的人能听明白,这才是最好的发言。“如果说了一大堆别人不懂的概念,那有什么价值呢?”

因此,希望法律出版社和《中国法律评论》能够注重书籍和文章的创新性和可读性,这样的作品才更有价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