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大底村西侧有一座丹桂坊,被定为第二批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背后隐藏着一段故事。





原先,大底村西有三座四柱三间的功德石牌坊,纪念的是黄氏父、子、孙三代,并有黄氏祠堂。黄氏族人世代传承先祖“勤勉、厚德、重教”的家风,以德传家,历代人才辈出,曾创造了海南历史上“五代四登科”的佳话。



丹桂坊纪念的是定安地区第一位举人黄公泽。他生活在明朝初年,字子民,号被浦,年青时便考中洪武癸酉(1393)科举人,官至广西柳州府融县教谕。而其先祖是南宋时期的福建籍进士,28岁就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统理岭南诸郡军民、知琼州事”的黄篪。



黄公泽重视家风传承。其少子黄谦,读书好礼,隐居不仕,当时知县傅公霖重其才,聘请其修纂《定安县志》。其玄孙黄玠,明嘉靖壬午(1522)科考中举人,曾任浏阳知县,史称他为官清正,政治昌明,两袖清风。另外有其长子黄秉、孙黄景晟也为举人,分别担任过福建泉州府安溪县教谕、四川叙州府训导。



且说其长子黄秉在任安溪县教谕期间,收养遗孤李日良,视为己出,悉心培养,在天顺壬午年(1462年)考中进士,最后官至广东巡按御史。李日良在广东期间,为表达对黄氏家族的感恩,命人在定城中街建造了丹桂坊。这是第一座丹桂坊。



后来定安县成的丹桂坊因年久失修倒塌。再至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黄公泽十一世裔孙黄爵在家乡大底村按照定城中街的丹桂坊的样式重建了一座新牌坊,正是保留至今的大底村丹桂坊。





文革期间,黄氏宗祠和另外两座石牌坊遭到破坏。现存丹桂坊为全石质古轩杆栏式结构,三间四柱;牌坊横梁正面正中阴刻横书“丹桂”两个楷体大字,右侧阴刻直写楷体小字“进士巡按广东监察御史”,左侧阴刻“中宪大夫按察使司副使 琼州府知府同知 定安县知县 儒学教谕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孟秋吉旦十一世孙爵修”;牌坊中间两根石柱上阴刻“底乡通籍无复胜,建邑开科第一坊”直写楷体大字。



丹桂坊后是残存的老祠堂,黄氏后人又在北侧新建了更加壮观的新祠堂。(琼52,第二批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写于2024年6月21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