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这头“牛”、这片“叶子”,还有这只“大海螺”!它们是来自佛山石湾的陶瓷工艺品,也是珍贵的皇家宫廷藏品



佛山石湾是一座盛产陶土的的岭南小镇,明清时期,这里制陶业达到鼎盛,有着“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石湾陶塑的造型丰富多样,釉色斑斓多姿,虽是民窑,但凭借精湛的工艺,它们从明朝就开始以地方贡品的形式进入宫廷。据统计,故宫博物院里现在有370余件石湾窑制品,其中80余件是清宫旧藏。

史料显示,乾隆皇帝也经常把玩鉴定石湾窑器,就目前可知,在紫禁城养心殿至少常年摆放着三件石湾窑器,一件为明代缠枝莲纹梅瓶,一件为清代蓝釉撇口瓶,一件为清代绿釉瓶。

故宫收藏石湾陶器有很多是文房器物。这件花插是清宫旧藏石湾窑器物中仿生造型的代表作,花插塑成牛型,牛四肢蜷伏卧于地上,昂首嘶鸣,脊背高耸,上开花口,牛身主体施蓝色窑变釉,它长期摆放在清代各朝皇太后居住的寿康宫


清石湾窑蓝釉牛式花插。

还有一件《仿钧蓝变釉象式花插》很有代表性,它器呈象形、背开花瓣式口,下连花瓣式承盘,平底,下承四足。通体施仿钧蓝变釉。明清石湾窑艺术器皿中多见模仿自然界各种植物或动物的造型,此器以寓意吉祥平安的大象为题材,造型新颖,清代一般把这种象类题材的工艺品称为“太平有象”。这件花插摆放在清代皇家苑囿——位于京城西郊的颐和园,同样藏于颐和园的还有《石湾窑仿哥釉壁瓶》《石湾窑灰蓝釉楸叶式洗》等等。


清石湾窑窑变花釉象式花插。 故宫博物院藏

这批旧藏器在清宫中的原藏地点较为分散,除紫禁城内计有13处宫殿处所外,清代其他几处皇家宫苑如颐和园、避暑山庄或奉天故宫等处也有收藏。而从原藏方位看,他们在宫中即有作殿堂陈设或佛堂供像使用的,也有收贮于宫内御用器库房的,如藏于寿药房、敬事房、古董房等几处宫内库房的旧藏品。

据统计,清宫旧藏石湾窑器有器皿42件,造像40尊,釉色以月白釉、绿釉、蓝钧釉、红钧釉、哥窑釉、黄釉为主。


石湾窑仿哥釉壁瓶。

故宫藏石湾窑陶塑罗汉群像共有两套,每套十八尊,共36尊,原供奉于清宫御花园位育斋的两座佛龛中,胎骨灰暗,色釉光润,火度恰当。头、手、足等身体裸露部位的肤色深重,有石湾人物的红紫泥特点。面部注意细部刻画,就连眼珠、鼻孔、牙齿等都表现出来;人物的不同表情、姿势、形貌特征等也都体现生动。虽为坐姿,但每尊罗汉都表现出各自的特殊风格,即使是一个静止的姿态也会显露出极其细微生动的表情。




清石湾窑各色釉罗汉坐像。故宫博物院藏

学者认为:窑变釉以紫红色为主格调的罗汉像,应属明末清初之作,下限不晚于康熙年间;另一套以蓝釉为特点的罗汉像,为清前期作品,下限到乾隆时期。它们造型各异,神态自若,符合帝王之家的审美情趣,也是“佛山制造”的实力担当。


清宫御花园紫禁城千秋亭位育斋。

明晚期以来,石湾窑的制品相当丰富,种类繁多,且素以烧制各种神仙人物见长,尤其是佛教题材,如达摩、观音、罗汉等瓷塑作品,神情百态,生动自然,均极传神。


仿钧蓝变釉罗汉坐像,清代(公元1644~1912年),宽9.5厘米,高13.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比如,这件《仿钧蓝变釉罗汉坐像》罗汉呈坐姿,头戴披巾,身穿广袖大袍,袍内双手抱膝于身前,衣下伸出一赤足。面庞丰腴,宽额挑眉,双目凝视前方,嘴角微抿似带笑意。人物除面部无釉露胎外,满施蓝白相间的窑变釉,釉薄处露出酱褐色骨。各种仙佛儒道及历史人物塑像是明清石湾密最具艺术性的陶艺产品。此罗汉作凝神静思状,表情超然又略带笑意,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代表了石湾陶瓷的艺术境界。

脱胎于万年泥土,淬炼于千年窑火,石湾陶瓷的艺术价值得到“皇家认证”。

下次逛故宫、颐和园的时候,你能认出它们吗?


石湾蓝釉云纹水丞:明代器物,高3.5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1.5厘米。水丞敛口、鼓腹、平底内凹,附有宫中后配的小玉勺。


执扇罗汉,坐一岩石上。头稍向左转,目视前方。身着石榴红釉圆领衣,着深蓝兼灰蓝釉裤。垂两足,前后交错于地面。一手握蒲扇置于膝上,另一手交搭于其上。


睡姿罗汉,坐一岩石上。头歪向右侧,枕在手背上,面朝前,含笑入睡。身着深蓝兼灰蓝色斑纹釉交领衣,着月白釉长裤。两足上下错落,一足踏在石座前沿上,一足垂于地面。两手交叠抱膝。


抚琴罗汉,席地盘膝趺坐。正面朝前,前额凸出,嘴角下撇。头戴深蓝兼灰蓝色斑纹釉披肩风帽,粗眉碧眼,络腮胡子。身着葱绿兼翠绿釉交领衣,衣下摆覆地。膝上横置一琴,双手隐于袖内抚于琴上。

采写:南都记者 孙振凌 学术支持:纪文瑾

图片来源: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