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峰

袁中道(1570年—1624年),明代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字小修。青年时从兄袁宗道、袁宏道游京师,广交四方名士。万历年间进士,历任徽州教授、国子监博士、南京礼部主事,天启四年任南京吏部郎中。袁中道诗文豪迈,属公安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珂雪斋集》《禅宗正统》等。

袁中道“少即以能文称”,但一直到四十多岁才中举。长期的科举失意使他投向了山水,他说:“予少时失意好游,南走吴越,北走九边。”后人也说他“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几半天下”。

袁中道一生至少有五次进京或返程途中从山东经过,其中还应友人之邀,来山东访古览胜,时间达一月之久。明万历二十九年,袁中道三十岁之前,有三次北上或南下时经行山东。

万历三十七年,袁中道又一次北上京师,途经山东。这时已是十月天气,因霜雪逼近、前途寒苦,他虽偶动游兴,也只好作罢。这次袁中道虽写有日记,但其中关于山东的内容至简。

万历四十四年,屡次会试落第的袁中道终于考中进士,次年春天,四十六岁的袁中道入京候选,当年秋天,袁中道被授予徽州府教授,遂于这年十月十日离京南下。正好此时在济南为官的友人李梦白力邀他经过济南时作数日游,这正中袁中道下怀。

袁中道十月二十日到达济南,他夙闻泉名,急欲睹济南泉水风采,他在日记中说:“既至(济南),未即饭,即走泉上。”袁中道《趵突泉记》说:“……泉凡三,逆腾而上。远视之,若三鹤翔舞;若白莲大于车轮,盛开水涯。近即之,其下如有伏械,令其跃而过颡;如有洪炉,日夜烹炼,急而涌沸,声闻数里。”

当天,李梦白邀饮大明湖。《大明湖记》描绘了袁中道眼中的湖:“……其半犹浩白,一壑可泛;而其半为规菱藕之利者,畦分塍列,如白地明光锦,变为百结衲衣,殊可惋惜。”袁中道游记体日记《游居柿录》称:“城中一片湖雪,极为可观。但塍界如织,有碍湖光耳。”


袁中道还游览了千佛山,《游居柿录》说:“……离城可五六里。其上石理碧色如堆砌,华不注诸山绕其左右,皆锐如锥。城内外诸泉,晶晶可掬。”

袁中道在济南停留时间不长,但他还去长清境内的灵岩寺游览。《游居柿录》记途中所见:“从长清至崓山,山色极佳,有洞有石梁。去崓山十余里,山峰尤巧,皆如货郎所收种种玩弄之物,使绘山者貌之,必疑其不似山矣。”袁中道又作《灵岩记》,称灵岩“在岱之背,若堂皇。后有密室。远望之,峰峦簇花攒蕊,青翠照人”。

袁中道还去登泰山,但《游居柿录》未收录所见所闻,而《珂雪斋集》收录《游岱宗记》,时间是在游灵岩寺后不久。《游岱宗记》中的“登盘道”和“候日出”记录甚详。其中“登盘道”说:“一线上萦,磴道直悬。应仲达谓‘后人见前人履,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者,今殊不然。舆也绳曳之,首反居下,足反居上;后人蹑前人首,前人载后人足,如倒悬重累人画,可为怖绝……”“候日出”说:“……久之,下正昏黑,上已明。又久之,了了见壁上字。日一缕出海波间,已渐如半规,抛掷不定,乍浮乍沉。海水如罗穀,作碧色。初意蒙气太甚,不得见日出,今始快。”除了这篇登岱游记外,袁中道还作《登岱十首》组诗。

游泰山后,袁中道往曲阜拜孔。《游居柿录》对此有记录,但比较间略,他说:“孔林柏极茂,从县北门起,墓前夹道亭亭,不知几千株,皆唐、宋以来物也。林内小河亘其前,即洙水也。水西流入泗。前为子思墓,又数步为伯鱼墓,稍西乃为夫子墓。泗水隔重冈绕其后,林内不巢鸟鹊……不生荆棘为异。”

此后袁中道前往兖州,记录的见闻仅有寥寥数语,如“鲁王邸前有流水绕之,极清”“城中有崇阜,下题曰‘杜甫台’”等。

离开兖州后,袁中道直接去了邹县(今邹城市)。邹县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故里,因此袁中道前去拜谒,《珂雪斋集》却没有记录。

这次是袁中道一生当中最后一次游览山东名胜,他在山东各地盘桓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登山临水、凭吊古迹,感情激越,不能胜情,并写下了赞美齐鲁山水的美好诗文。齐鲁山水之名,因他而增重,他的名字则镌刻在齐鲁山水间。

(本文作者为文史研究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