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3日,孟良崮战役之前的一个多月,陈毅、粟裕正率华东野战军指挥所转移到一个秘密地点,突然天空飞来几架国民党军飞机,对准华野指挥所进行了一顿狂轰滥炸。
当时情况极度凶险,陈毅、粟裕、谭震林、陈士榘等华野主要领导都在这个村里,而且陈毅妻子张茜、粟裕妻子楚青、谭震林妻子郭惠民等,都随便行动,几家住得都比较近,国民党飞机这么一炸,一下子就炸到了华野最核心的神经中枢。幸亏野司的参谋提前准备了防空洞,陈、粟、谭等领导马上躲进洞里避难,幸运地躲过被国民党一锅端的危险。
国民党方面很高兴,空军副司令王叔铭向蒋介石报告,陈毅挨了炸,必死无疑。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也报告说,华野指挥所遭到了精准轰炸,陈、粟二“匪首”必死。蒋介石兴奋地在日记中写道:“陈毅上月十五日在胶济路周村附近被我空军击毙,当不子虚,不久必可证实其毋妄也。”
国民党方面的自娱自乐且不去管他,这场轰炸令陈毅感到很震惊,是谁泄漏了机密?
原来华野野司驻扎在蒙阴县坦埠镇,当国民党军大举向坦埠一带进攻时,陈毅、粟裕立即率主力进行了转移,现在住的这个小村庄很保密,没有多少人知道。
国民党军的飞机突然飞到这里轰炸,显然是掌握了我军领导人的行踪。可是,消息是怎么走漏的呢?要知道,我军的保密工作一向是做得很好的。特别是蒙阴县这样的革命老区,人民群众都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各村镇都有我军的联络点和村委,决不可能出现投敌分子。
陈毅、粟裕感到事态非常严重,野司主要领导人必须分散开,这样的话即使出现意外,也能保证有一个领导班子随时接替指挥。
经过商量,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率一纵、三纵、十纵组成西线兵团,分兵向西进攻泰安,一方面可以保证华野神经中枢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敌人重兵集团向西面分散。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被动的部署,陈毅、粟裕还没有被国民党军搞得这么被动过。
陈毅越想越后怕,安排完兵力调动的大事,又指示保卫部门,此事必须查到底,搞清楚到底怎么泄漏的秘密。
保卫部门判断,有两种可能。
第一,敌人用美国进口的先进电子设备,根据电台发报情况进行测向追踪,捕获我们野战军司令部的大致方位。
第二,内奸告密。
经过分析,第一种情况不太可能。因为部队秘密开动后,野司非常注意电台保密问题,没有过多与各纵队发报。美国机器再精密,我们发报少,他也难以追踪。
那就只剩第二种可能,内奸。
保卫部门对野司周边的警卫部队进行了排查,没过多久,果然发现野司直属队少了一个俘虏兵。
这名俘虏兵是国民党军排长,莱芜战役中被俘,不太清楚是哪个军的,据直属队的官兵回忆,此人思想相当顽固,对我军的教育感化工作似乎不怎么感冒。
莱芜战役我军俘虏国民党军46805人,许多俘虏没有怎么整训,就分散补充到各部队中了。
各个部队对训练有素的国民党军很欢迎,因为这些人战术素养很好,很多都和日本人打过仗,像73军的俘虏兵,自称当年打日本人都不怯。俘虏过来后,简单地提出管理要求,换了军装,就让他们扛枪打仗。各部都疏忽了教育转化,片面地以为打几仗就好了,他们自然能感到我军的威力。
补充到野司直属队的这名排长也属于这种情况,光顾着用他了,没有注意到他思想上的顽固性。此人听说了我军的行动安排,特别是打听到华野主要首长的具体位置,立即感到是个立功的好机会,于是趁人不注意逃了出去,跑到整编74师的驻地,向敌人报告了我们的行踪。
陈毅闻听后勃然大怒,既痛恨这些国民党军俘虏兵的顽固,也自责对俘虏转化工作太不重视。
为防再次出现这种事件,陈毅、粟裕很快发出指示,再有俘虏兵,必须全部管制起来,一个也不能放,也不允许随意补入部队使用,必须进行充分的思想转化才能发枪列编。
陈粟首长还就整编74师作出了特别指示,73军并非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其官兵的思想已经如此顽固,更不要说整编74师这个所谓的“御林军”,他们对蒋介石的效忠肯定要比其他部队更顽固,抓到74师的兵,更要严加管控。
这不仅是保护陈粟首长机关的安全,也是为了隐藏部队行踪。
华野确定的作战策略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从敌人的重兵集团中把74师挖出来。74师与左右友邻部队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要在这样的条件下把74师抓住,这需要部队的行动、配合极为精准,一点也差不得。
如果万一再出现俘虏兵逃跑通风报信的情况,那74师必将警觉,包围、割歼74师成为空谈,华野主力将陷入敌人的反包围,到时就不止是华野陈粟首长人身安全的问题了,而是华野全军崩溃的重大危险。
各部队都严格贯彻了陈粟首长的指示,抓到俘虏后一律严加看管,宁可让他们空坐着吃军粮,也不放他们走。
饶是如此,在围攻孟良崮战斗进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泄密情况。
当时国民党飞机在孟良崮一带助战,或是给74师空投补给,或是低空俯冲轰炸扫射华野部队。
那时候的战斗机,根本没有什么敌人识别技术。为防误炸,国民党空军给地面部队提供了一些电台,专供空地联络,以识别敌我。但是电台太少了,只配发到一些主要作战部队。国民党军全军只有31台,74师也只有一台。
打起来后,华野部队通过侦听发现了这个电台,立即集中炮火端掉了这架电台。74师无法和空军联络,产生了误炸情况。74师和友邻部队一顿乱骂,电报打到了国防部,说空军不干好事。
后来74师想了一些土办法,在阵地上铺布板,通过红布、白布等不同颜色,向空军传递不同信息,空军飞机员通过目视来甄别,此处是空投补给阵地、还是该支援轰炸。
华野部队也迅速探知这个办法,虽然没搞清红布、白布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敌人铺红布,我们也铺红布,敌人来白的,我们也来白的。
国民党空军分不清,又产生了误炸。
正当我军高兴之际,74师又变了办法。张灵甫命令各部,既要铺设布板,还是铺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并向空军通报,有青天白日旗的是自己人,没有的就是共军。
当然,国民党空军发挥的作用有限,并没有对我军产生多大威胁。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把我军模仿敌人铺布板的事泄漏出去了呢?
这件事始终没查到原委,但肯定和俘虏逃跑有关系。
所以,我军对俘虏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凡抓到俘虏兵,一律严加管制,绝不使其逃跑。这与以往战斗规模不大、抓到俘虏兵有的简单一放了之的情况,有了本质区别。
孟良崮战役,我军毙伤敌13000余人,生俘19676人,合计歼灭整编74师(含83师一个团)共32676人。
此役生俘之国民党军数量虽然少于莱芜战役,但国民党俘虏兵的质量,无疑比莱芜战役73军等部队要高出一个档次。
华东野战军也付出了12189人的伤亡,其中阵亡者2043人。华野部队严格执行了野司命令,19676名俘虏一个都没放跑。
抓俘过程中,整编74师的官兵仇共意志之顽固,再次华野部队再次受到震撼。
最后一大股74师残兵,隐藏在孟良崮、雕窝之间的山谷中。华野部队歼灭整编74师指挥所及其他大部队之后,炮声已渐渐停止,喊杀声也逐渐沉寂起来。但经过电台侦测,仍能听到敌台活动的情况。
粟裕亲自核实各部报上来的毙伤俘敌数字,发现与整编74师实有兵力还差了不少。于是下令继续搜索。
搜到雕窝,发现了这一大股敌人。大军覆败之际,这股残兵居然保持了建制的完整,不溃逃,不慌乱。看他们的情况,估计是要待我军打扫完战场撤离后,再择机逃走。
经过这件事的警示,华野部队上下都对整编74师战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蒋介石到底用了什么办法,居然还培养出这样一批顽固的士兵。
陈毅、粟裕等商量后,决定把近两万人的战俘分批打散管理。
其中12930分散充实到各主力纵队,一个主力团大致分到180名俘虏。另剩下6746人,后送到华野政治部战俘管理处,进行彻底的思想改造。
改造过程中,终于一见国民党王牌军的庐山真面目。
首先是74师的军官。
吸取坦埠被炸的教训,这次华野把绝大部分俘虏的军官,都编成一个“华东解放军官教导团”,后送到渤海军区进行教育转化。
临行前,陈毅亲自参加了俘虏军官团的座谈会。会上陈毅问他们,74师究竟败在哪里。
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军官异口同声地指责陈诚指挥不力,友军不来救援。
陈毅笑道:“你们只知道陈诚指挥不力,却不知道你们部队的真正指挥权,都牢牢地抓在老头子蒋介石的手里,陈诚也只不过是他的马前卒而已,真正的大事都由蒋亲自指挥。你们的友军之所以不来救援,也是蒋介石惯出来的见死不救的老毛病。”
陈毅还提到,汤恩伯作为孟良崮战役的指挥官,战败后仅仅受到撤职的处分,因为什么?就因为他是蒋介石的浙江老乡,是心腹,所以才从轻处罚。
国民党的军官们仍然似信非信。
谈到具体的战役战斗过程,他们虽然对我军的指挥筹划、惊人的战略胆气感到佩服,但在战术组织层面,却仍有不服气的地方。
例如,他们认为,解放军虽然不怕死,但战术上却不是很讲究,冲锋的时候不注意散开,对着火力点猛冲,在坚固强大的火力点阻击下,极易造成较大伤亡。冲锋时卧倒后,应该挖一个简易土坑,隐蔽后再射击,而解放军士兵基本都是就地卧倒,成了活靶子。
这一点国民党军官们讲得很到位,可惜华野指挥员们只是听听而已,并没有往心里去,后来临朐南麻战役,面对敌人精心构筑的地堡群,果然吃了大亏,这都是后话。
对解放军军官的指挥手段,国军军官也不大认同。例如,在进攻时,排长把帽子举起来。要撤退时,就把帽子放下来。这种手段很落后,战场能通视的情况下还好,一旦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挡住视线,一个排的士兵就散了。尤其不好的是,举起帽子目标太大,极易遭到敌人射击。
还有许多问题,诸如捡到现代化通信装备弃之不用,把74师挽驮炮车的骡马当普通役畜,这都反映出解放军军官的战术素养不高。
74师的普通士兵,思想上也较为顽固。
据战后调查,74师采取了和解放军类似的政治工作制度。连队中有专职的指导员、宣传队员、火线喊话组织、监视士兵的特务组织、督战队。为了确保他们对蒋介石的忠诚,基层士兵人人要学习蒋介石的《剿匪手册》。稍有文化的士兵,还要写日记,记录自己的作战感受,作战经验。
长年累月的政治学习,使74师的军官、士兵都养成了封建正统观念,认为蒋介石才是真命天子,共产党、解放军是“匪”。
华野有个部队搞诉苦大会,这是一种经典的思想转化利器。战士们登台诉说自己的亲人,被地主老财逼死、被国民党搜刮穷死、流落他乡饿死,往往能唤起大家仇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阶级感情。
在其他部队,尤其是西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成效非常明显。但华野却搞得不太顺,尤其是74师的俘虏,对这一套很不感冒,认为说得不对。
比如有个俘虏某甲,参加了诉苦大会,听到解放军老战士说,蒋介石卖国、发动反人民的内战。某甲一听这样说就走了,不愿听。连队干部问他为什么不听,他说:“蒋介石怎么反动了?我是贵州人,如果不是蒋介石,我就坐不了飞机,我也没办法天天吃大米白饭。”
有的战士又诉苦,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被蒋军抓走做饭,活活饿死。某甲听了大哭,别人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我的母亲也是这么惨死的。干部们便动员他也去诉苦,可是他始终拒绝,还说这只是个别不讲法纪的军队干的,和蒋介石没关系。
从这种士兵身上,可见国民党王牌军搞反动教育用心之深。
不过,再深也是徒劳。蒋军的政治灌输从本质上说是反动的,就长久不了。
这些俘虏兵通过短时间的强行教育灌输无法扭转,就把他们编到我军基层战斗连队,通过长时间的教育感化来打动他。
74师的战俘对解放军的民主、官兵一致感受最大。
有个士兵说,国民党军队里官、兵差别很大。小小的一个排长,就能搜刮很多浮财,行军打仗时排长随身有一挑浮财,连长有两挑浮财,士兵的军饷却少得可怜。而解放军的军官和士兵居然一样,大家都是同样的供应,吃穿一致,令俘虏兵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人格尊严。
解放军的民主风气也特别好。有一次战斗中,一位解放军营长指挥三个连进攻国民党军一个火力点,叫机枪手打打打!机枪手碰巧是国民党军俘虏兵,他问营长打哪里。营长答不上来,就叫他打。
俘虏兵说打不了,营长大怒问为什么?俘虏兵说,我建议用机枪封锁对面的枪眼,这样才能起到掩护作用,否则就是瞎打。
营长当场同意。俘虏兵不为已甚,又提出要按自己的意见打,调过来三挺机枪,量好距离,一齐开火,果然压住了敌人五个火力点。营长再度指挥冲锋,果然顺利地打掉敌人火力点,一个伤亡都没有。
营长对这名俘虏兵十分佩服,问他原来做什么的,回答说原来是国民党军的机枪班长,营长当场提拔他为机枪班长。这名俘虏高兴地流了泪,说解放军长官真把我们当人看。
就这样,通过长期而有效的实际转化工作,俘虏兵大都有效地转化了过来,也再也没有发生严重的泄密、逃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