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初夏,6月2日这一天,北塔山的宁静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紧张气氛所打破。
两名外蒙古边防军的军人代表,面带怒容,步伐匆匆地踏入了中国守备军指挥官马希珍的军营。
在那次气氛凝重且充满敌意的会面中,两名外蒙古军人以咄咄逼人的姿态,向马希珍递交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最后通牒:
“北塔山属于外蒙古,中国部队于1947年5月18日侵犯了外蒙古领土,不仅击毙了一匹军马,还逮捕了两名士兵,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中蒙两国的友好关系。
因此,我们正式要求,中国驻军必须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无条件地撤出外蒙古国界,并将非法拘禁的士兵归还给我们。
否则,外蒙古方面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而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马希珍将军及其部队全权负责。”
面对这番颠倒黑白、恶人先告状的言论,马希珍内心充满了愤慨与无奈。
他深知,那场争端背后,一定隐藏着更为复杂的政治与地缘政治博弈。
但作为一名军人,他的首要职责是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与主权不受侵犯。
因此,在保持冷静与克制的同时,马希珍迅速行动起来,一方面加强守备,确保阵地固若金汤,以防外蒙古军队的突然袭击。
另一方面,他则迅速将这一紧急情况向上级领导宋希濂将军作了详尽的汇报,并焦急地等待着上级的指示与决策。
然而,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
就在马希珍还在等待上级回复之际,3天后,1947年6月5日,外蒙古方面的一个整编营以及一个装备精良的炮兵连,已经向马希珍的防御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更为严重的是,那场战斗还得到了苏联空军的支援,五架苏联战机在头顶轰鸣,为外蒙古军队提供了强大的空中掩护与火力支援。
那便是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北塔山战役”。
北塔山与外蒙独立
北塔山,位于我国新疆东北部及蒙古国的西南部,北接阿尔泰山脉,东南与哈浦提克山相连,西面与南面紧紧依傍着准噶尔盆地。
那样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于维护我国西北边疆的安全与稳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因为北塔山是新疆北部连接阿尔泰山的唯一通道,一旦被其他国家所侵占,那么镇西和奇台等地将失去天然屏障,整个新疆东北部都将门户大开。
正是基于北塔山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外蒙古独立以来,就一直觊觎着北塔山。
要知道,从历史上看,别说北塔山,甚至外蒙古近几百年来都一直是中国的领土。
文献记载,至少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元帝国时,外蒙古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明朝时期,蒙古开始分化,但到了清朝康熙时期,外蒙古又成为我国领土。
只是到了清朝晚期,由于内忧外患的交织,外蒙古内部出现了分化,加之沙俄的暗中鼓动和支持,最终导致了外蒙古与中国的脱离。
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政局也动荡不安。
在那样的背景下,老蒋为了自身利益的考量,国民政府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附件,其中有一条:
国民政府于1946年1月5日,正式宣告外蒙古独立。
外蒙古独立后,在苏联的怂恿下,野心进一步膨胀,后来甚至打起了控制我国新疆的算盘。
而要实现这一计划,第一步首先必须拿下“北塔山”。
正因如此,外蒙古在我国内乱之际,频繁地在我国与外蒙的边境地区进行骚扰和侵犯,试图通过制造事端来试探中国的底线。
1947年2月,外蒙古更是在北塔山附近增设了大量驻军,大约驻扎了2000多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