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4——向“新”而行系列报道之八】
2024年11月28日,《哈密市戈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2025年即将实施。作为全国首部以戈壁生态保护为内容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将为哈密市戈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标志着哈密生态文明建设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哈密大海道红柳滩的原始地貌。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意摄
2024年12月30日,哈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在为《条例》实施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哈密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马建武说:“根据立法程序的规定,我们将加快推进《条例》实施的有关准备工作,《条例》将于2025年3月1日实施。”
《条例》共计22条,对政府职责、戈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戈壁生态环境保护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马建武说:“我们通过立法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发挥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推进哈密市戈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有法可依。”
哈密市共有14.21万平方公里,其中有三分之二被戈壁覆盖。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工程项目建设、旅游活动开展,戈壁砾幕层被破坏带来的后果逐渐显现。据统计,近20年来,伊州区平均沙尘天数显著增加,特别是扬沙天数,戈壁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科研团队在进行戈壁土壤调查。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意摄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戴蓉说:“哈密戈壁处于我国沙尘源传输的主要路径上,砾幕层一旦被破坏,下层土壤就很可能从潜在沙尘源转化为现实的沙尘源,将对哈密乃至更大区域的气候和生态带来不利影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哈密市坚定不移沿着这一科学理念指引的方向前行。2023年8月,哈密市委、市政府在全疆率先开展荒漠化防治工作,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组织专业技术人才来到哈密,开展戈壁调查评价与保护修复。戴蓉说:“要想保护和修复戈壁生态环境,首先需要对哈密市戈壁内地形地貌和地质、戈壁砾幕层现状、大气质量、土壤质量等开展实地调查。”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调研团队共开展野外调查工作18次,完成土壤样品、砾幕层样方、荒漠动植物调查样方等384个,收集哈密近30年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地形地貌等100多份相关文献资料。经过5轮集中研讨,项目团队敲定了哈密市戈壁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基本方案。戴蓉说:“通过实验筛选,发现施用木质素磺酸钠和改性植物纤维两种修复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砾幕层结皮硬度效果良好。”
同时,哈密市积极开展相关立法工作,探索建立戈壁生态保护工作长效机制。2023年10月,《条例》起草工作正式启动。起草过程中,哈密市积极借鉴其他地区推进荒漠化治理和戈壁保护经验,邀请多个省市、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开展实地调研和座谈研讨,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科研团队在做戈壁生态修复试验。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意摄
哈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吐尔逊江·莫合买提说:“《条例》的出台对于依法推进戈壁生态保护与修复,保护千百年形成的砾幕层不被破坏,用制度和法治力量守护好哈密戈壁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守护绿水青山,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近年来,哈密市不断探索以法治方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左公柳”立项保护,到《哈密市戈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出台,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的同时,不断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法律原则,汇聚各方力量实现绿色发展的法治合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 |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明
朱意、毛红
编辑|张亚兰
责编 | 江懿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