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句话呢,说得轻巧,其实在胖胖看来呢,这就是赤裸裸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
胖胖记得之前刷过一段视频,是周杰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这个观点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逻辑根本是在混淆视听: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就是一种误导,有问题的是苍蝇本身,不能它落在哪里,就怪哪里有问题。
最近胖胖刷视频时,又看到一个典型例子:
广州某家全国连锁的月子中心跑路,受害的宝妈们怨声载道。
有宝妈发视频称剖腹产才住了五天,还没能下床行动,老板就卷钱跑了;
有人正指望专业月嫂照顾,却突然发现服务戛然而止,剩下她和家人无助地应对。
当然,这些跑路的月子中心不仅坑了宝妈们,还拖欠员工工资,连月嫂们也成了受害者。
不过呢,比较让胖胖没想到的是,评论区居然有存在不少数冷嘲热讽的声音,指责这些宝妈“活该”“作”。
这种论调其实在互联网并不少见,在面对明显的欺诈行为时,矛头却对准了受害者,而不是肆意卷款跑路的黑心商家。
这种“错怪受害者、放过施害者”的逻辑,才是胖胖觉得可怕且与自身体感格格不入的地方。
归根结底在胖胖看来,不是这些宝妈“作”,也不是她们有问题,而是一些人习惯性地站在强者或施害者一边,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无助的人身上。
而这种现象,正是当下互联网文化的病态缩影。
咱们先从行业现状捋一捋。
胖胖之前在早教行业待过一段时间,对月子中心这样的上下游行业也算是有点了解。
这行表面上看是高端市场,坐个月子动辄上万到十几二十万的服务费,感觉赚得是金钵满盆。
但实际上,内卷得很。
你看现在,大街小巷的月子中心一家接一家开,甚至有的为了追求“清新自然”这个卖点,直接跑到山里租下一大片地。
可这些噱头是要烧钱的:
昂贵的租金、奢华的装修、贴身的服务,再加上宣传推广——成本一个比一个高。
尤其是广告费,胖胖之前工作的时候就听说过有些月子中心在某些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一个月光广告投放就烧掉二十来万。
问题是,这么高的投入能撑得住吗?
加上当下的大环境,结婚率、生育率年年创新低。
胖胖都发现街上见到孕妇的次数少了很多。
需求在萎缩,供给却猛增,月子中心的红海竞争早晚会变成倒闭潮。
更重要的是,这些需要“预付款”的行业风险巨大,不只是月子中心,健身房、早教托育、教培行业,甚至有些理发店,哪个不是靠预付款维持现金流?
胖胖做过几年这类行业,也见过这些套路:
搞“阶梯价”,充得越多单价越低,大家一冲动就刷大额卡,想着便宜一点,可一旦跑路,未消费未消耗的服务全变成了一张张废单。
胖胖在这一行待的比较久,那还知道一些无良企业早有准备。
跑路前法人就已经变更,风险丢给所谓的“职业背债人”,那些走投无路的人成了空壳公司的替罪羊。
更狠的是,有些企业直接让员工“股权激励”上车,等到事发,员工才发现自己成了被追债的法人。
这种套路不是道听途说,在胖胖身边就发生过好几起。
扯了一大堆闲话,胖胖其实还是提醒大家该留个心眼,别让这些套路再波及到自己。
说回正题,胖胖还是想扯一扯一些网民的劣根性。
你说这事,谁才是真正的“活该”?
这评论区里,不少人嘲讽宝妈“活该”“作”,还有人说:“家里有婆婆伺候月子,为啥还花几万块去月子中心?”
消费者花钱买服务被坑,难道真是消费者“活该”?
其实这问题的根源很简单,明明是企业跑路、行业系统性漏洞和监管有一定的问题,为什么反倒成了宝妈们的错?
花自己的钱追求服务,怎么就成了罪过?
胖胖忍不住想问:
你们这些人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宝妈宁愿花几万块去月子中心?
是因为她们不想麻烦老人,不想让家里的老人累坏?
还是她们有经济条件,愿意花钱追求专业服务?
这些理由都无可厚非。
凭什么现在花钱买服务就成了错?
凭什么被无良企业坑害反倒“活该”?
就胖胖观察到一个现象,其实很不理解:
有些人一看到别人追求高品质生活,被坑了,就生出一种“他们活该被坑”的念头。
这背后藏着什么?
是不是一种长久被压抑导致的仇富心态,还是生活不如意时情绪的转移?
而这种现象不仅仅在这次月子中心事件中出现。
它几乎成了网络舆论的惯用说法:
只要有人受害,网友就先从人品、动机、消费习惯里挑毛病,好像只要把受害者批倒批臭,自己心里就能舒坦几分。
胖胖承认,可能这里面有可能有些人确实道德有瑕疵,但被骗、受害和人品不好有因果关系吗?
即使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活该被骗吗?
这种逻辑本身就荒谬。
不得不说,现在这“活该”这两个字,太多时候成了某些人情绪发泄的工具。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随意的“活该论调”反而在转移焦点?
真正该被谴责的,是那些制造问题的企业,而不是被问题伤害的人。
月子中心跑路事件,这事明显就是社会多方面矛盾的缩影。
一方面,行业的极端内卷加上生育率的持续走低,直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另一方面,预付款以及种种规则的不完善,给企业跑路大开方便之门,而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却明显滞后。
所以那些在网上攻击这些宝妈的网友,根本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而是把受害者当成情绪发泄的出口。
其实,胖胖也理解,这种现象很常见。
比如,当我们试图还原一个事件的真相时,总有人跳出来,用所谓的人品论给受害者定性——“她活该被骗,她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可是,这种逻辑真的站得住脚吗?有逻辑吗?
就算某个人品有瑕疵,难道她就该被欺骗、被伤害吗?
胖胖常常就会觉得,这种“活该”,不仅荒谬,还暴露了很多人缺少逻辑的思想扭曲。
这种论调其实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借口,把本该追责的焦点从制造问题的人转移到受害者身上。
于是,问题的根源被掩盖,真正应被追究的人反而逍遥法外。
说到底,面对受害者,我们更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莫名其妙的指责。
动不动就说别人“活该”的人,很可能下一秒就会轮到自己被“活该”。
该被谴责的,从来都是那些制造问题、利用规则漏洞、以及那一波不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那些被问题伤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