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1月10日,陈毅元帅的追悼会按时举行,大家前往殡仪馆与这位可敬可爱的老战友作最后的道别。
当天中午,原本要午睡的毛主席躺在床上却辗转反侧,思绪良多,怎么也睡不着。
突然毛主席从床上坐了起来,一边套着衣服一边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到:
“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工作人员很惊讶,因为当时毛主席的健康状况并不是很好,行动非常不便,走路都需要人搀扶。
毛主席却拖着病体执意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一方面体现了他对这位曾经亲密无间的老战友的缅怀,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老元帅一生所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
博学多才的陈毅元帅
陈老总不仅是一位元帅,还是一位文人,又做过多年的新中国外交部部长,可谓是博学多才。
陈毅从小便饱读诗书,热爱学习,文采出众。
小时候的陈毅在学校里经常考试考进前几名,老师很喜欢他,有一次他的老师来他家家访,看见陈毅学习用的练习本,然而让老师奇怪的是,本子上却一个字都没有写。
陈毅的父亲向老师解释后,原来是因为陈家贫困潦倒,家里买不起练习本。
小陈毅体谅父母的辛苦,就用笔沾了水在练习本上写字,等水干了后再反复使用这唯一一本练习本。
老师明白后十分感动,他当时就感慨这孩子长大以后一定是前途无量。
陈毅元帅嗜书如命,经常看起书来就废寝忘食。
有一年端午节,还是学生的陈毅正在房间里专心致志地读书,家人给他拿来了粽子吃。
当时读书读到正兴起,他随手就拿起一个粽子沾着糖吃,但是他的眼睛却始终盯在书上没有移开。
这下可就闹笑话了,他没能沾到旁边的糖,却沾到了自己身旁的墨水,这下就吃了自己一嘴墨水。
可是心无旁骛的陈毅居然没有发现自己吃了一嘴墨水,依然津津有味地读着书。
直到母亲进来看到他的这副模样后捧腹大笑,他才发现自己弄了一嘴黑墨。
虽然闹了笑话,但他满不在乎地说道:
“弄点墨进去没有关系,正好给我的肚子加点‘墨水’。”
刻苦学习的陈总从小便接受了不少当时的进步思想,这给他的文学艺术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后来的革命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陈总留学归来后回到故乡四川从事军事工作,并结识了朱德元帅,自此,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又从一位进步文人变为了一名大军事家,他威名赫赫的军事威名即将打响。
从1927年到1949年,陈总率领工农红军在多场战役中屡立奇功,为军队建设和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受到了中央的极大肯定。
陈总还支持毛泽东的用工农红军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和用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军队的主张,把共产主义运用到军事斗争和阶级斗争当中,为革命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陈总仍在党内和军内担任要职,并于1955年成为了新中国赫赫有名的十大元帅之一。
除了在军事上建树颇丰,陈老总也在新中国的外交工作上贡献了多年。
1958年陈老总又开始兼任外交部部长,开始了他多年的外交生涯。
从事外交工作的时候,陈部长坚持自立自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外交方略,大力推进与附近国家的良好关系的发展,并多次访问友好国家,同时推动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正常关系的建设。
也曾经好几次去往联合国出席会议,并多次进行讲话,积极参与国际关系活动,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形象。
这就是文武双全的陈老总,他是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多才多艺的他真是令人敬佩不已。
然而,如此多才多艺的老元帅,他的晚年却充满了坎坷和波折......
陈毅元帅坎坷的晚年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年代,一场“狂风暴雨”席卷着全中国。
这场“狂风暴雨”中无数人被波及,惨遭磨难,陈老元帅就是其中之一。
1967年,陈毅对当时很多人的做法表示不满,他的性格耿直,在大会上公开表态。但是却因此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之后他被调离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安排到工厂参加劳动。
后来因为毛泽东保护他,老元帅又重新回到了首都担任重要职务。
可惜好景不长,1969年,陈总再次被调离,不再任职。
第二年,长期的颠簸流离致使老元帅的健康情况出现问题,身体经常作痛,吃过药后依然无法缓解。
长此以往,精神上的不断打击让他的病症越来越严重。
由于当时所处环境医疗条件十分匮乏,加之中途被耽搁,以至于他的病情被不断延误,直到1970年才回首都看病。
原本以为回京治疗会有所好转,然而令人心痛的是病情已经恶化,等到1971年不幸确诊为癌症。
晚年的陈毅元帅可谓是命途多舛,原本病情可以早早的接受检验治病,却不断地被耽搁,以致于健康状况不断变坏,老元帅的身体就这样被拖垮了。
在医院经过手术后,老元帅的健康情况略有好转,大家都很希望陈老元帅能够扛过去。
昔年的老战友们看到陈总恢复的不错,都非常开心,希望他的身体好转后能重新回到中央领导工作。
然而好景不长,癌细胞已经开始慢慢扩散,陈毅的健康状况不幸急剧变坏,命悬一线。
1971年11月,病重的他经过详细查验,发现他的癌细胞已经扩散至全身,确诊为癌症晚期。
病重的陈毅元帅,在北京肿瘤医院的病房里度过了他人生当中的最后两个月。
陈老总的病情很快就传开了,无数老同志、老战友牵挂着他。
周总理、朱德元帅等人多次来看望他,看着病房里气若游丝的陈总,大家伤心不已,无不期望着奇迹出现,希望他的身体会好转起来。
然而,天却不遂人愿,1972年1月3日,陈总的病情急剧变坏,一度昏死过去,经过医院的大力救治后,暂时清醒了过来。
病房里,清醒过来的陈老总望着病床前悲伤不已的家人,强撑着身体,回想起他精彩纷呈的过去,说出了人生当中的最后遗言:
“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然后又陷入到了昏迷当中。
1月6日下午,叶总急忙赶来,告诉陈老总和他的家人主席让他安心养病的消息。
此时的陈老总神志稍微清醒了一点,听到叶总的话后,他闭了闭眼睛,然后睁大双眼,看着身旁的亲人,但是却说不出话来,接着再次陷入了昏迷。
当日深夜,北京的冬夜异常寒冷,敬爱的陈老总在家人和老战友的悲痛声中永远停止了心跳,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为祖国和民族的崛起奉献一生的老战士。
从战争年代一路走来的老元帅始终坚强乐观,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他的全部。
毛主席批改悼词
陈老总去世后,周总理、朱老总等人陆续来到医院向他的遗体告别,看着昔日的老战友躺在花圈里,身上盖着白布,大家悲痛不已,放声痛哭。
同时医院门口也聚满了来自各地的群众,惊闻陈毅元帅逝世,各地群众无比难过,自发赶往医院来送老元帅最后一程。
1月8日,周总理将关于陈毅元帅追悼会的相关文件送给毛主席审批。
看着原先悼词里对陈老总一生的评价,毛主席拿起笔划去了“有功有过”四个字,批示道:
“悼词基本能用,功过不应该在追悼会上评价”。
按照追悼会文件,陈老总的追悼会规模很小,只有一些军队老同志参加,原本毛主席也是不参加的。
这一年毛主席同样也患了一场大病,身体状况时好时坏,因此毛主席已经很久没有出门了。
1月10日,陈毅元帅的追悼会按时举行,大家前往殡仪馆与他的遗体作最后的道别。
当天中午,原本要午睡的毛主席躺在床上却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突然毛主席从床上坐了起来,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到:“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收到消息的周恩来总理,赶紧安排了起来,并通知了陈老总的家人。
正处于悲伤当中的陈老总的家人,得知毛主席要来参加追悼会的消息,顿时泪流满面,因为毛主席已经十几年没有出席过老干部们的追悼会了。
陈老总的夫人不解地问到:
“主席他老人家怎么要来啊?按照原先规定不是不出席吗?”
周总理欣慰地答道:
“因为他们昔年是亲密的老战友啊!”
下午,追悼会就要开始了,毛主席还穿着睡衣,外面就套了一件大衣就匆匆赶来了,大家惊讶不已。
走进殡仪馆,毛主席苍老的脸上布满悲伤,他黯然神伤地对身旁的周恩来说到:
“我们去看看陈毅同志的家人吧。”
周总理便引着毛主席走进他们所在的休息室。
看到毛主席和周总理一同走了进来,陈老总的夫人和子女们一同站起身来,周总理向他们说到:
“主席他老人家来看望你们了。”
毛主席走过来,远远地就向他们伸出手,陈老总的夫人快步走上前去,握住毛主席宽大的手掌,泪流满面地哽咽到:
“主席!”
毛主席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他握紧陈夫人的双手,悲痛地说到:
“我来悼念他了,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一个好战士!”
毛主席的肺腑之言,就像一股温柔的春风拂过每个人的心头,大家无不感慨良多。
陈夫人向毛主席表示感谢,感谢毛主席对陈毅一生的引领和教导,让陈毅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毛主席感慨地说到:
“陈毅同志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努力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是一名优秀党员,这是毋庸置疑的。”
听到毛主席的这些话,陈老总的家人们更是激动不已。
接下来,追悼会正式开始,毛主席的袖上带上黑色面纱,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向灵堂。
看着陈老总的遗像,毛主席思绪万千,仿佛回到了曾经和这些老战友、老同志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时代,那时的他们,是多么的意气风发,而今斯人已去,曾经的老战友们也老的老、走的走。
伴随着哀乐声,周总理哽咽地读起悼词,读毕,毛主席站在最前头,带着大家向覆盖着党旗的陈老总的骨灰盒最后深深地三鞠躬,送别这位可敬可爱的老战友。
追悼会结束,毛主席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开,这也是毛主席最后一次参加老战友们的追悼会......
结语
陈老总的一生精彩纷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了自己的全部,为了他所热爱的事业奋斗了终身。
他的人生虽然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他始终坚定地走在中国革命事业的最前沿,他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不仅为中国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全世界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推动。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陈毅元帅始终保持坚强不息的革命意志和积极乐观的革命态度,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终身,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资料:
李立宁,孟新.元帅大将的最后岁月.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06)
陈毅传编写组.陈毅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