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2025 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国际能源领域便迎来一场重大变局:俄罗斯停止了过境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这一事件如巨石入水,在俄乌欧三方乃至全球能源市场都激起千层浪,背后是多年积累的地缘政治矛盾、经济利益纠葛以及能源战略调整的集中爆发。




乌克兰资料图

回首过往,自 1991 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欧洲的天然气合作便长期依赖乌克兰这条关键通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乌克兰方面签有协议,保障天然气源源不断地借道乌克兰,输往欧洲各地。多年来,这一模式虽偶有波澜,但总体维持着欧洲能源市场的供需平衡,欧洲也借此享受着相对廉价、稳定的天然气供应。像 2024 年前 8 个月,俄气单单通过乌克兰线路就向欧洲输送了约 155 亿立方米天然气,占欧盟总进口量的 5% 左右,足见其分量。

可如今,形势急转直下。俄乌冲突爆发三年来,双方关系持续恶化,战火不仅燃烧在军事前线,更蔓延到各个领域,天然气过境协议自然也难以幸免。协议到期的节点,恰逢俄乌冲突僵持不下之际,乌克兰方面态度强硬,坚决不再续签。乌克兰能源部宣称,出于国家安全利益考虑,于基辅时间 1 月 1 日 7 时准时停止了俄罗斯天然气过境输送服务,并向国际伙伴发出正式通知。




北溪资料图

这一停,影响是全方位的。先看俄罗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预计每年要损失近 50 亿美元的天然气销售收入。要知道,俄罗斯一直以来都凭借能源出口,尤其是天然气,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如今欧洲这个最大的能源市场大门骤然关闭,对其经济布局冲击不小。过去,俄罗斯通过多条管道向欧洲供气,像 “北溪” 管道、乌克兰管道以及 “土耳其溪” 管道等,可随着 “北溪” 被炸、乌克兰通道关闭,如今只剩 “土耳其溪” 这一 “独苗”,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亟待重新规划。

再瞧乌克兰,看似主动断气,实则也是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每年 10 亿美元的过境费打了水漂,这对乌克兰经济来说是笔不小的损失,约占其 GDP 的 0.5%。为了弥补亏空,乌克兰决定将国内消费者的天然气输送关税提高四倍,从之前每 1000 立方米约 124 格里夫纳(2.95 美元)一下子提到约 502 格里夫纳(11.95 美元)。可这也引发了新问题,大量能源密集型企业,像公用事业和钢铁制造商等,生产成本飙升,据估算,更高的税率将使乌克兰工业每年损失超过 16 亿格里夫纳(约 3800 万美元)。乌克兰天然气运输运营商甚至打算关闭一些基础设施、裁员来削减成本,可见日子也不好过。

而欧洲呢,更是陷入了困境。原本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欧洲,近年来一直在努力降低这种依赖度,可俄乌天然气过境一断,还是让欧洲市场措手不及。预计欧洲将损失约 150 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欧洲天然气价格应声而涨。就在协议结束的前一天,2024 年 12 月 31 日,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至每兆瓦时 50 欧元(51.78 美元)以上,这是一年多来首次达到如此高位,截至 1 月 2 日发稿,价格仍居高不下,维持在 50 欧元左右。




俄罗斯资料图

具体到欧洲各国,境遇各有不同。斯洛伐克首当其冲,它可是俄罗斯天然气进入欧盟的主要入口,以往还靠着将天然气输送给奥地利、匈牙利和意大利赚取过境费。如今,为应对危机,斯洛伐克今年签了协议,准备从阿塞拜疆购买天然气,还打算通过波兰的管道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但这成本可就高了,该国能源监管机构早在 12 月初就宣布,消费者的天然气价格在 2025 年还得继续涨。

奥地利情况稍好,其公用事业公司 OMV 表示,天然气储存设施已满 90% 以上,短期内足以保障客户用气。匈牙利则凭借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打算切换到 “土耳其溪” 管道继续接收俄气,基本未受太大影响。

最惨的要数摩尔多瓦,这个欧盟候选国严重依赖俄罗斯天然气。新年第一天,德涅斯特河沿岸家庭的供暖和热水供应突然中断,当地能源公司只能建议居民 “穿暖和点”,大家挤在一个房间,用窗帘、毯子封住门窗,再用电暖器取暖,画面着实令人心酸。




俄乌冲突资料图

欧洲这些年为降低对俄气依赖没少努力。俄乌冲突前,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单一天然气供应方,2018 年输送量高达 2010 亿立方米。可冲突爆发后,“北溪” 管道被炸、途经白俄罗斯的亚马尔 - 欧洲管道关闭,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在欧盟进口中的份额从 2021 年的 40% 以上骤降到 2023 年的 8% 左右。为填补缺口,欧盟国家纷纷转向美国和卡塔尔等高价购买液化天然气,同时增加从挪威进口管道天然气。2023 年,欧盟进口液化天然气超 1200 亿立方米,美国占了近 50%,成了最大供应国,挪威供应近 30%,且从 2021 年的 795 亿立方米稳步增长到 2023 年的 877 亿立方米。

但海运液化天然气成本高昂,德国为此花费数十亿建立浮动码头。有趣的是,即便欧盟努力摆脱,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在欧盟海运燃料总进口量中的占比不降反升,2022 年是 15%,2023 年达到 20%,原因是从俄罗斯亚马尔码头运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价格比美国的低,贸易商有利可图,现货交易增多。

在这场俄乌欧三方围绕天然气的博弈中,美国看似成了最大赢家。一方面,美国液化天然气大量涌入欧洲,抢占市场份额,从 2021 年到 2023 年,对欧盟的供应占比直接翻番;另一方面,欧洲内部因为能源问题分歧不断,凝聚力有所下降,美国在欧洲事务中的话语权似乎悄然提升。




俄罗斯资料图

如今,俄罗斯需要重新考量能源出口方向,是进一步深耕亚洲市场,还是等待欧洲局势缓和后再寻机会,这是摆在俄罗斯面前的战略抉择;乌克兰则要在经济困境与国家安全间艰难平衡,既要弥补天然气过境费损失,又要应对国内能源需求和工业发展瓶颈;欧洲更要反思能源安全战略,高价购买液化天然气虽解一时之急,但长期来看,能源成本飙升对其工业竞争力、民生保障都是巨大考验。

从个人观点来看,这场能源变局给世界敲响了警钟。能源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商品交易,背后牵扯的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国际关系以及民生福祉。俄乌欧三方在这场纷争中都付出了代价,也提醒着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能源安全必须建立在多元化、可持续的基础之上。过度依赖单一供应源,一旦局势生变,就会陷入被动。欧洲多年来习惯了俄罗斯廉价天然气,俄乌冲突爆发后才手忙脚乱地调整,代价惨重。未来,无论是能源出口国还是进口国,都应当未雨绸缪,构建更具韧性的能源供应体系,通过国际合作、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降低因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带来的能源风险,保障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与繁荣,这才是这场变局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启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