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消息!重庆大轰炸雕塑可能会成为日本冲绳县的地标之一。
近日,日本一位律师跟一位民法学学者来到了中国重庆,他们去看望重庆大轰炸的幸存者跟遇难者家属,提到了重庆大轰炸雕塑。
他们想将此主题的雕塑放到日本,用来提醒日本人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不过,在大部分人都不承认侵华战争的日本,能让如同可以昭告世人的史实出现在自己土地上吗?
要知道日军侵华者犯下重庆大轰炸的罪行,不比制造南京大屠杀炼狱要轻。
一旦让重庆大轰炸雕塑出现在日本的土地上,那等于是日本承认侵华,更承认侵华战争当中犯下的一切罪行。
在世界第二次大战期间,重庆是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战略意义相当重要。
因此重庆成了日军眼中钉,肉中刺,他们采取了无差别轰炸,试图将重庆所有生命毁于一旦。
从1938年开始,日本的轰炸机便出现在了重庆上空。
这一年,日本对重庆的轰炸是试探性的举动,他们的目的是想毁掉重庆的空军基地。
真正的轰炸大屠杀是在1939年开始,日军以用完枪弹炸药为目标,对重庆进行了无差别轰炸。
日军的战略轰炸长达六年零十个月,如果不是重庆的地形特殊,想必重庆不会有幸存者。
有位名叫陈桂芳的91岁老奶奶,她的脑袋里至今残留弹片,这是日军轰炸重庆留下的证据。
陈奶奶年幼时,亲眼目睹炸弹落地,瞬间火光冲天的人间炼狱,她的父母兄弟姐妹就死在那一刻。
后来陈奶奶自己醒了过来,她依旧记得冒着硝烟的一片残骸,直冲脑门的斥鼻味道,爆响过后的阴影,她至今没忘。
像陈桂芳这样的老人,越来越少了,这些老人经历过了家仇国恨,在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站起来以后,却没有得到日军侵华者的道歉跟赔罪,很多都带着愤懑而去。
疮痍过后,只留下了什么呢?是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还是佛图关白骨塔?又或者是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
这些用来警醒新一代中国人够吗?
例如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其实这是一条在1938年底开始挖建的防空隧道,仅仅能够容纳5000人。
这条隧道是当时重庆人带着活的希望去挖建的,却成了他们自己的埋骨地。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战争打响,他们妄图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来窃取中华这片土地。
日本人采取的方式是全面包饺子,直取国民政府首都重庆,为此作了详细的数个毛轰炸作战计划。
国民政府无力抵抗,只能采取消防的防御措施,例如修建防空洞。
当时的重庆人民在血泪绝望当中,也投身进了修建隧道的工程当中。
这条位于重庆较场口的隧道便是因此产生。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日军的轰炸机突然夜袭,导致当时的重庆人民只能往尚未完工的大隧道,防空洞里面从,加上隧道只能容纳5000人,所以原本的避难场所一下子因为缺氧、挤压发生了踩踏事件,原本能够侥幸活下来的幸存者成了遇难者。
这条防空隧道在告诉中国人,在遭受侵害的时候,躲是没有地方躲的,一定要奋力反抗,一定要自己强大。
活得希望变成了死的绝望当然能够警醒中国人,千万不要再成为受害者。
那么作为侵略者的日军呢?他们对中华大地的觊觎之心,似乎还在砰砰乱跳!
中国即便建造再多的遗址,日本也可视而不见,因为他们从来不承认侵华。
昭和六年,也就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军侵华掀开帷幕,这一场长达14年的侵略是由裕仁天皇点头同意开始,也是由裕仁天皇弯腰投降结束。
但作为对中国人民犯下罄竹难书罪行的始作俑者,却没得到任何惩罚,而是以88岁高龄善终。
裕仁天皇当年说,日本侵犯他国领土并非他本人所愿,日本的普通百姓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原子弹事件),他不得已选择投降。
如此嚣张的态度,是因为即便日本是以失败者身份结束战争,当时的中国却处于一盘散沙且无能力讨回公道的状态。
裕仁天皇的昂首挺胸带来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当年,他花了八年的时间巡视全日本,得到日本人的追捧,因此逃过了美国追讨他作为天皇发动战争的责任,更因此依旧是日本人的精神领袖。
二战结束后,裕仁天皇地位如旧,誓死追随裕仁天皇对外侵略扩张的老兵得到了极其优厚的待遇。
最后出现的局面便是日本老兵认为自己没错,其他日本人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更形成一个错觉“日本没有侵略中国,当时是在世界大战,日本不得不参与其中而已”。
今日,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依旧微妙。
在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中国的军事实力强大起来以后,日本跟中国之间似乎才有了“和平共处”的姿势。
可是中国人从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日本真正的内心,那就是韬光养晦,以待时日。
如果中国再一次碰上了八国联军的局面,日本一定会扑拥而至,率先咬向中国,而且是死死咬住。
例如钓鱼岛事件。
又或者是发生在2024年7月份的日本海上自卫队闯入中国领海事件。
这些所有的误会都是因中国实力强大而和平落下帷幕。
如今看来,日本少数知名人士想在日本立一些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目的似乎不纯。
因为会有更多的日本人因此警醒,他们能给中华民族创下不可磨灭,忘不了的创伤。
而我国在跟其他国家相处的过程当中,一定是新面貌来跟对方相处,但作为旧时延续的政体,日本是否真的洗心革面,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