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1日,惨烈而辉煌的第五次战役结束了。几天后,39军军长吴信泉接到了彭德怀总司令的电话,说志司将派邓华副司令员带着他和首批入朝的38军梁兴初、40军温玉成、42军吴瑞林等三为军长一起,回北京向毛主席汇报。
1951年6月,风尘仆仆的一行人回到了北京,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接见了诸位将领。毛泽东对他们在朝鲜战场取得的胜利给了赞扬和勉励,并热情地邀请他们共进午餐,他的夫人江青和女儿李讷也在一旁作陪:
“你们是我请来的客人,从朝鲜前线回来,劳苦功高嘛!我请大家吃一顿便饭,4菜1汤,家常便饭。”
餐会即将开始,毛泽东热情地拉住吴信泉:“来,信泉同志,坐我旁边吧!”
随后,毛泽东用赞赏的口气对吴信泉说,你的39军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连创了五个“第一”。
第一是打败了美国“开国元勋师”——骑兵一师;第二个“第一”,是39军116师率先收复平壤;第三个“第一”,是39军通过战场喊话,迫使美军一个黑人工兵连集体投降;第四个“第一”,是39军在第三次战役率先攻入汉城;第五个“第一”是吴信泉指挥39军歼敌3300多人,俘获美军800多人,创造了志愿军一次战斗生擒美军最多的纪录。
面对伟人的夸赞,吴信泉受宠若惊,连忙将战场上的情形一一汇报。毛泽东听完后幽默地评价:“实践证明,美军不可怕,纸老虎毕竟是纸老虎嘛!”
作为第四野战军的“三虎”之一,39军在朝鲜战场大放光彩,不仅从未战败,而且还用低劣的武器戳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也印证了毛泽东“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因此毛泽东接见吴信泉时,心情格外爽朗,妙语连珠。
作为39军军长,吴信泉自然居功至伟。甚至连高傲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也不得不承认:“他(吴信泉)真是一个可怕的人”
1912年3月26日,吴信泉生于湖南省平江县的一个贫苦家庭。和许多开国将帅一样,吴信泉早年的生活十分困苦,可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吴信泉将军从小就胆大,甚至有些混不吝。在幼年之时,吴信泉发现树上挂着一个大蜂窝,眼馋蜂蜜的吴信泉取来木棍想将之捅下来。谁知被激怒的野蜂群起而攻之,把他蜇得头大如斗。整整昏睡一夜后,才恢复。有一日,将军在田间发现了一条五步蛇,竟以脚踩蛇,结果被毒蛇咬中了脚踝。父亲见状,赶紧用嘴吸出了毒液,好歹救了儿子一命。
或许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混小子”,最终却成长为执掌千军万马的大军长。
1927年,年仅15岁的吴信泉参加了平江的赤卫队。1930年,吴信泉正式加入了彭德怀的红三军团。虽然个头不高,但他每次都冲锋在前、奋勇拼杀,两次身负重伤、屡建战功。其后历任红军班长、参谋、连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团特派员以及红三军团保卫局执行部部长。
在长期的战斗中,吴信泉逐渐从勇猛中总结出了指挥。吴信泉平生最喜欢打篮球,他认为打球时,一要勇猛,二要讲战术。说白了,就是要将智勇相结合。而在战场上,吴信泉将智和勇,结合得淋漓尽致。
从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到解放军,吴信泉征战无数。在解放战争期间,吴信泉隶属于四野编制,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六师的师长兼政委以及纵队副司令员。他参与过四平保卫战,1947年的夏、秋、冬攻势作战和辽沈战役,立下了很多功劳。
但吴信泉真正大放异彩的,还要数朝鲜战场。就如吴信泉长子吴皖湘所说:“父亲打了一辈子仗,最出色的是在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爆发时,吴信泉的小儿子吴安平刚刚出生。就在这时,吴信泉却接到了上级的调令:立即带领全军北上,驻扎于辽南,随时准备入朝作战。吴信泉不禁感慨万千,自己与妻子结婚现在刚好10年,好不容易盼到了全国解放,又要返回奋战多年的东北准备出国作战。面对世界上最强的武装力量,即使身经百战的吴信泉心里也没底。但是军令如山,吴信泉仅仅对妻子说了句“养好身子”,就依然跨门而去了……
仁川登陆之后,朝鲜人民军后路被断,不幸溃败。骄横的美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鸭绿江。作为第一批入朝部队,39军和38军、40军、42军一起,在夜幕的掩护下跨过了鸭绿江。中国26万大军入朝,“联合国军”主帅麦克阿瑟竟浑然不觉,不可谓不是个奇迹。
不久之后,39军和美军骑兵第一师在云山迎头相撞,揭开了中美军队第一次交战的序幕。
美国骑兵第一师,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建立的功勋部队,是美国最早的骑兵师,建军已经有160年了。从美墨战争、一战到二战,骑兵一师从未打过败仗,是美国陆军中王牌中的王牌。
骑兵一师虽然挂着“骑兵”的名字,但实际上早就实现了机械,并没有真正的骑兵。挂着骑兵之名,其实是为了传承昔日的荣耀。
与骑兵一师一样,吴信泉的39军同样是王牌部队。39军的前身,是长征中享有开路先锋之名的红25军。抗战中,他们获得了平型关大捷,解放战争中国更是作为四野精锐,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西南的边陲。
听说对面的敌军是美军的王牌,39军将士丝毫不惧:“什么王牌?我们打的就是王牌。”
在志司的作战会议上,吴信泉也慷慨发言:“怕个熊,美国鬼子又不是三头六臂,我们把纸老虎当真的打就是。打他个人仰马翻,给全世界人民看看。”
这将是针尖对麦芒的对决。
入朝第一战,吴信泉丝毫不敢马虎。针对敌军的特点,吴信泉以116师为主攻,117师为主攻,115师则对敌军援军进行阻击。根据志司的命令,39军将于11月1日19点30分,向云山城发动进攻。
1日下午15点,侦察员突然向吴信泉报告,云山的敌人有动作了。原来,原本负责驻守云山的韩军第1师12团,将阵地交给了前来换防的美军骑兵一师第8团。换防时,是守军防守最为薄弱的时期。战机不可失,吴信泉当机立断,决定将进攻的时间提前至17时。
朝鲜进入冬季后,天黑得很早。16点40分,太阳已经西沉。就在这时,39军的火炮开始轰鸣。我军以猛烈而短促的急速火力,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就在这时,我军信号兵连续打出好几个信号弹。刹那间,喇叭声、哨子声在敌军四面八方响起。
“冲啊!”“缴枪不杀!”39军的将士们从掩体中一跃而起,向美军阵地发动了排山倒海一般的攻势。我军接见敌人后,立即用刺刀与美军展开了白刃战。此时的美军早已习惯了自动化武器,因此不善于近战,被我军刺刀杀得尸横遍野。
太阳彻底落山后,美军的先进武器都成了睁眼瞎。相反,擅长夜战的我军则依然可以用刺刀、步枪和手榴弹击杀敌人。在震耳欲聋的喇叭声中,美军士兵惊慌失措,甚至惊恐地喊道:“上帝啊!这是一场中国式的葬礼。”
11月2日,我军已经完全进入了云山城,和美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此时的美第8团被压缩在云山难免狭窄的开阔地上。前来增援的第5团,也遭到了我115师的猛烈阻击。到了11月3日,美军第8团第3营全军覆没。
云山一战,吴信泉的39军歼灭美军1800多人,击落飞机1架,击毁和缴获坦克车28辆,汽车170辆,各种火炮119门。战无不胜的骑兵一师遭遇了羞辱性的惨败。
云山之战后,志愿军的强大战斗力震惊了世界。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女儿曾生动地描述当年美国朝野上下的震惊:“白宫议员纷纷提出疑问,质问麦克阿瑟司令,为什么云山战役中美军会遭到如此惨败?”
后来接替麦克阿瑟职位的李奇微将军也说:“云山的失败,要是美军的老祖宗知道,会在坟墓里打滚的。”而日本自卫队,更是将云山之战编入了他们的作战教材,作为轻步兵作战的典范。
然而39军的传奇并没有结束。紧接着,第二次战役爆发了。39军严格贯彻彭德怀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隐藏于朝鲜的崇山峻岭之中。战斗爆发后,39军如猛虎一般杀出,他们夜袭大柴洞、上方洞,居高临下,向美25师的后方勇猛穿插。仅仅一天之后,美25师被打得溃不成军,其24团更是被切成了三段,歼敌过半。
在山方洞,我军将美军一个黑人工兵连团团围住。经过我军的攻心战术,140多名黑人士兵们纷纷举起双手,向我军投降。
当时的美国盛行种族歧视,即使在军队里也依然实行种族隔离政策,黑人士兵一般都单独编组,不作为战斗部队。而这也是黑人连不战而降的原因。从此,美军不再单独设置黑人连、排、班等战斗单位,部队不分人种,一律实行混编。
经历了第二次战役的惨败,麦克阿瑟不再说什么“圣诞节前让孩子们回家”,而是指挥20多万“联合国军”紧急向南溃逃。敌军坐着汽车在前面跑,吴信泉则命116师在后方急追。
12月6日,116师率先杀入平壤,成为第一支解放平壤的中国军队。但是39军的将士们没有顾得上欢庆,而是马不停蹄地向“三八线”疾进。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第三次战役也很快爆发了。此时,第39军的任务是在石湖地段突破南朝鲜第一师在“三八线”上的临津江防线。防守在对面的南朝鲜将领,是有韩国第一名将之称的白善烨。在第二次战役中,白善烨曾侥幸赢得了阻击战的胜利,得以全师而返。这一次,白善烨在临津江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号称固若金汤。
在自己的防区,白善烨聚集了3个团的兵力,纵深有美军3个加强炮兵营的掩护,防御工事纵深达到9公里。白善烨心想:“即使志愿军再厉害,也得攻上几天吧。”
面对敌军的坚固防线,吴信泉胸有成竹。他先是带领39军昼伏夜出,在美军侦察机眼皮底下疾行180公里,然后在夜色的掩护下,在临津江附近隐蔽了起来。
吴信泉严令,部队不得随意行动,不得留下脚印和车辙印。一边行军,要一边用积雪掩盖大军的痕迹。就这样,39军116师在吴信泉的指挥下,竟前进到距离敌人仅150米的地段。对此,愚蠢的敌人依然浑然不觉。
师长汪洋下令,部队尽量隐蔽,不得生火做饭,暴露行踪就要军法从事。就这样,39军的战士们爬冰卧雪,在零下30度的低温中等待着战斗命令的下达。不仅如此,39军还将大炮隐藏在坑道之中,并暗中调试好了射击诸元,准星直直地瞄准了敌人的碉堡。
到了1950年12月31日深夜,志愿军在250公里的宽大正面,突然发动攻击。而身先士卒的正是116师。当时,临津江已经彻底封冻,冰层足足有一尺厚,正好适合步兵通过。39军集中70多门火炮,对敌人堡垒发动了近距离的“直瞄打击”。
在顷刻间,敌军苦心构筑的前沿阵地一个个地飞上了天。此时的39军将士,早已吃完了炊事员专门为他们准备的辣椒牛肉,这些牛肉个个都有馒头那么大。趁着身体那股热劲,战士们个个奋勇争先,踩着封冻的临津江就向对面阵地猛冲。
前后不到十分钟,4个突击连已经成功强渡临津江,打开了突破口,这是第三次战役中最早突破临津江防线的志愿军部队,真是“飞渡临津江”。与此同时,115师从右翼成功突破,117师紧随过江,切断了韩军第六师的退路。
遇到如此奇袭,“第一名将”白善烨完全被打懵了,他心有余悸地回忆道:“四周响起了锣鼓和军号声,云集的大军从前后左右猛袭而来,为国捐躯的勇士们被中骨肉的攻击波涛吞没了,师部和各团的联系一个接一个中断了……”
在绝望中,白善烨几乎要自尽。若非美军顾问强行将他加上吉普车,他的命恐怕就葬在那里了。
39军一路上势如破竹,116师率先攻入汉城。师长汪洋进入了李承晚的总统府,发现空无一人的屋子里仍然回响着留声机的音乐声。很显然,李承晚刚刚离开不久。在李承晚的床上,师长汪洋睡了一个好觉。
吴信泉飞渡临津江,受到了我军普遍的赞誉。陈赓将这次战斗总结为“三险三奇”,一是突破口选得险;二是进攻出发阵地选得险,第三是炮兵阵地选得险。1955年,刘伯承更是称赞39军:“39军这个突破口选得好,选得正确,应该打个满分嘛!”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39军又参加了横城反击战。此战中,吴信泉指挥117师勇猛穿插,一举堵住了韩8师和美2师一个团的南逃道路。经过一番浴血奋战,我军一共毙伤俘敌军3300多人,其中俘虏美军800多人,创造了一次性俘虏美军最多的纪录。此战后,麦克阿瑟心有余悸地评价吴信泉:“真是个可怕的人。”
从1950年10月21日率领39军入朝,到1953年5月6日凯旋归国,39军几乎打满了全场。在将近3年的奋战中,39军歼敌将近6万人,从未打过败仗。回国后,吴信泉担任了沈阳军区参谋长等职位,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除了会打仗以外,吴信泉还是个大球迷。他喜欢运动,尤其喜欢球类运动,足球、篮球、乒乓球皆是其拿手好戏。将军担任炮兵司令时,只要篮球场有活动,将军必然会观战。
吴信泉和妻子俞慧如伉俪情深,一共生了8个儿子和4个女儿。周恩来曾戏问将军夫妇:“你们这艘航空母舰又添新飞机没有?”因此将军又有了“航空母舰”的绰号。
孩子们渐渐长大后,吴信泉将孩子们组织起来,建立了一支“吴家军”篮球队。六个儿子在篮球场上下翻飞,吴信泉则在场边做教练。比赛开始后,吴信泉叫喊声不绝,不是喊“给我打”,就是喊“给我冲”、“进攻”、“撤退”,更有戏剧性的是,他甚至将自己在四野学到的战术也融入到篮球比赛中,比如“四快一慢”“围点打援”等等。即使在篮球场上,吴将军依然不改其战将的本色。
在吴信泉的指导下,“吴家军”篮球队成为了一支劲旅,曾连续击败炮司机关专业队、装甲兵队和工程兵队,威震总参大部。
吴信泉不仅喜欢打球,还喜欢看球。吴信泉平日有心脏病,因此医生禁止他观看足球赛,免得他过于激动。谁知将军却说“不看球赛,我的心脏病才会发作”。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吴信泉不顾时差,每天都会熬夜看球,一场不落。德国和法国进行比赛时,夫人告知他的第八个孙女已经出世,吴信泉若有所思,给孙女请了个名字——“德法”。
吴信泉的儿子吴皖湘动情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吴信泉,也没有我们全家。我是个无产者,我什么也没留下,沙发、地毯、家具都是公家的,我给你们12个孩子留下好身体,社会发展不平衡,有的孩子生活好一点,有的差一点,好的要帮差的,大的要照顾小的,永远团结,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永远跟着党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吴信泉一生简朴,还将自己清廉的作风传给了后代,不愧为一代名将。1992年4月2日,吴信泉同志不幸病逝,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