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野战军第六纵是个神奇的队伍,这支部队不仅能征惯战、百战百胜,而且还涌现出不少英雄豪杰。从司令员、政委到各旅的旅长,均非等闲之辈。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王近山、杜义德、肖永银、尤太忠、李德生等人,均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作为“小字辈”的李德生,又是六纵诸将之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长期作为军队主官,几乎没怎么干过政工工作,却被意外地调往北京,成为了总政治部主任。就如林彪所说:“要找个丘八管管秀才。”而这个“丘八”,指的就是李德生。到了后来,李德生更是荣膺党中央副主席,登上了他人生的顶峰。
李德生是大别山的儿子,1916年4月出生于一个叫李家洼的小山村,位于今天河南省新县陈家店乡。1930年,14岁的李德生加入了工农红军,从而开启了他的崛起之路。
李德生将军中等身材,浓眉下垂,平头虎额,望之既有凛然之威,又有徐徐之风,一看就是大将之才。
抗战期间,李德生先后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通信排排长、特务连连长。副营长、营长以及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三十团团长。
他率部伏击响堂铺、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争夺狮瑙山,威震太行山,深得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的器重。
在战场上,李德生勇冠三军,时常身先士卒。李德生有言,在战争年代选拔干部的标准,一是能否和敌人甩大刀片子,够不够勇猛;二是嗓门够不够大,能否震慑住人。
在土地革命时期,李德生经常扛着大刀与敌人肉搏,杀得跟个血葫芦一样。抗战时期,李德生曾与一名日本指挥官面对面的肉搏。对方用日本刀,李德生用鬼头大刀。几个回合下来,日寇连中数刀,血流喷涌,吓得落荒而逃,后被活捉。李德生说:“我和鬼子面对面甩大刀片子也只有这么一次。”
解放战争期间,李德生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旅长,他的上司便是赫赫有名的“疯子将军”——王近山。而六纵这支铁军之中,李德生的十七旅又是最强悍的一支部队。
一路上,李德生跟随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鏖战中原。在襄樊战役中,李德生率领十七旅“刀劈三关”,夺取了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三道雄关,一举破城,活捉大特务、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员康泽,被中国共中央记大功一次。
在战斗中,李德生好几次都差点“革命到底”。1948年12月,李德生率部围攻大王庄,一直埋头看地图的李德生陡然放下地图去外面看情况。谁知他刚走出指挥所,只见一颗重磅炸弹从天而落,正好扎在了旅指挥所的那栋房子里,屋内作战科长、作战参谋、通信人员以及其他勤务人员全部牺牲,唯独只有他毫发无损。
还有一次战斗,李德生冒着炮火深入前线,与二十三团的几个干部研究炮火协同的准备工作。话说当中,他刚侧身与另一个人打招呼,突然从远处飞来一颗流弹,刚好打在他转身之前脑袋的位置。只要再差那么一点点,他就毫无疑问地光荣了。身边的战士和干部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啧啧称奇道:“咱们旅长真是福大命大。”
淮海战役中,李德生参与了围歼黄维的战役。此战后,李德生升任第三兵团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的师长。他率领部队飞越长江天堑,直取徽州、金华、杭州等城,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进军大西南。在解放战争中,他的部队歼敌数万人,为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奇功。
王近山对李德生分外器重。有一次,王近山的女儿在他面前直呼李德生的名字。王近山听后怒斥女儿:“李德生也是你能叫的?应该叫李德生叔叔”
1951年3月,李德生作为志愿军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1952年9月升任第十二军副军长。
上甘岭战役爆发后,由于敌军的猛攻,驻守在坑道里的十五军伤亡惨重,后勤不济。王近山忧心如焚,于是代表第三兵团作出部署,为了方便指挥,决定组建五圣山指挥所,由李德生全权负责,统一指挥三十一师和四十五师反击作战,二十九师配合行动,该指挥所归十五军军长秦基伟直接指挥。
对此,李德生的老政委杜义德曾说,该部署实际是换汤不换药,用十二军的兵打十五军的仗。但是李德生却毫无怨言,到了兵团部欣然领命。
当时王近山已经三天三夜没有睡觉了,当他送走李德生后,一下子躺在了床上,然后对杜义德说:“李德生上去了,我就可以放心睡觉了。”
到了指挥所后,李德生指挥雷厉风行,在用人上,他不分彼此。这是因为上甘岭上既有15军的兵,也有12军的兵。在使用干部上,不讲山头,各取所长。其次在指挥上从大处着眼,具体入手。既有全局在胸,又具体掌握到一个坑道,一个阵地以及一个小兵群。
就这样,李德生将12军和15军拧成了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此战之中,我军果然大破“联合国军”,歼敌2.5万人,大获全胜。
李德生从朝鲜回国后,就任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军长。1955年9月,李德生荣膺少将军衔。在开国诸将中,李德生的资历不算高。但在解放后,李德生很快展现出自己独当一面的才能。到了1961年,李德生更是名震全国。
当年春天,李德生率军、师、团联合工作组到100团2连蹲点,试图改革教学训练法的问题。将军指定三个具有训练和实战经验的干部任教,各带一个步兵班进行试验,二连副连长郭兴福的训练法十分突出,由此脱颖而出。而“郭兴福训练法”也从此在全国全军之中流行开来。
1967年夏季,李德生接到南京军区的通知,周恩来让他务必于7月28日飞赴北京,接受新的任务。到了北京,周恩来要求李德生带领十二军前往安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稳住当时安徽的局势。
到了安徽之后,李德生身先士卒,实事求是,很快就稳住了安徽的局面。1968年4月,安徽革委会成立,李德生就任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后来又就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1968年6月,李德生又在芜湖成功稳定了局势,使“整芜湖”成为传遍全国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李德生在安徽的卓越表现,很快便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和重视。
与绝大多数开国少将一样,李德生和毛泽东也没什么直接的接触,也没有面对面说过话。
早 在 34 年 前 的1935 年,一、四方面军在四川长征路上会师,作为四方面军普通战士的李德生,远远地看到过毛泽东。只是依稀记得毛泽东修长的身材,清癯的面庞,走在一方面军的大队中间。他和许多四方面军战士站在路边,一起敬重地看着中央军委的领导人。全国解放后,有几次参加全军会议,受到毛泽东和其他领导同志的接见,可都是有那么多人,隔得很远。
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李德生作为安徽省的负责人列席了这次扩大会议。
会议开始后,周恩来开始宣布分组的名单,当念到华东组列席人员李德生时,毛泽东打断周恩来的话问道:“哪个叫李德生?”
对于李德生这个名字,毛泽东是既熟悉,又亲切。在陕北转战时,毛泽东曾化为“李得胜”。按照湖南话,“李得胜”和李德生的读音是相同的。
与此同时,毛泽东对李德生在安徽的“三支两军”工作也相当熟悉,经常在文字报告中看过。而这一次,毛泽东是第一次注意到李德生这个人。
周恩来朝台下的人员扫视了一下,然后向毛泽东介绍道:“李德生同志是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的主人,十二军军长。”随后,周总理向台下招了招手:“李德生同志,请你站起来。”
李德生立即从列席人员的座位上站了起来,然后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敬了个军礼。
参与会议的人都感到十分奇怪,毛主席为何会对一个军长如此感兴趣?不由地将目光转向了李德生。
看着长相凛凛生威的李德生,毛泽东倍感亲切,他微笑着说:“不认识你呀,你这个同志。”然后他接着问:“你是哪个地方的人啊?”
“报告主席,我是河南新县人!”李德生大声道。
毛泽东又问:“你今年多大年纪?”李德生回答:“52岁。”
然后毛主席用赞许的口气说:“我看安徽的事情办得不错,不是通报了他那个“整芜湖”?芜湖整得不错嘛!”
这次谈话后,李德生深受毛泽东的关注,也为他被调往中央打下了基础。
1969年4月,李德生作为安徽省代表参加了九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当周恩来宣读选举结果,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再次提出:“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
李德生站起来后,周恩来又笑着说:“德生同志,请把你的军帽摘下来。”李德生摘下军帽,露出一头浓密的黑发,宽宽的额头,脑门上微微谢顶,显得十分干练而精神饱满。
76岁的毛泽东再次问道:“你多大年纪?”李德生回答:“我53岁。”“啊!53岁,53岁。”
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问起了李德生的年龄。九大时,毛泽东又问起了李德生的年龄。从此时起,毛泽东已经准备重用李德生了。
果然在1969年7月,李德生正在主持一场会议时,接到了周总理亲自打来的电话:“德生同志,中央决定调你到中央工作。”
李德生感到太突然了:“我长期在军队工作,工作经验不多,水平不高,适合在地方工作,建议中央考虑,我是不是仍然在安徽工作比较好?”
周恩来说:“这是中央决定的,请你安排一下工作,尽快到北京来。来之前给中央办公厅打个电话,他们会安排飞机来接你的。”
到了北京后,毛泽东亲切地接见了李德生,他笑着说:“李德生,李德生,我也叫李德生(得胜)啊!”李德生和在座的几个人都被毛泽东的风趣逗笑了。
毛泽东见李德生还是很紧张,于是随手拿起周恩来放在桌上的老花镜戴了一下,样子像普通老人那样幽默。随后他又问李德生:“你是不是也要戴眼镜了啊?”
毛泽东的聊天方式,让李德生顿时放松了下来。随后,毛泽东给李德生安排了工作,他不仅要在北京工作,同时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十二军军长以及安徽的作用也要兼着做。毛泽东大手一挥:
“不要免,不要免,一个也不要免。南京的不要免,安徽的也不要免。”
毛泽东让李德生多读一点历史文化艺术方面的书籍:“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北京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读书学习,三分之一时间到下边搞搞调查研究。”
毛泽东让身兼党政军数职的李德生,采取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的方法,很显然是很有深意的。
1970年4月至1973年12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1月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1973年8月30日,在十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当选副主席,登上了他人生中的巅峰。但奇特的是,李德生当选副主席之后,只在北京停留了四个月,便以军区司令对调的形式前往了沈阳军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973年时,经过周恩来的一系列工作,175名开国将军重新出来工作。同年,邓小平也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当时周恩来病势沉重,因此邓小平开始掌管国务院的工作。
一次,毛泽东与邓小平在谈话中提到:“各大军区司令员很久没有调动了。”邓小平心领神会,随手将生前的茶杯“对换”了一下,毛泽东看后哈哈大笑:“英雄所见略同啊!”
事后,邓小平曾谈起历史上这次司令员对调的必要性:
“这是因为毛主席很懂领导军队的艺术,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个团团,有个势力范围。军队就有这个传统,经常调过来、调过去。一个领导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容易形成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容易形成团团伙伙,特别是掌握一个战略方向的党政大权的高级领导干部,更应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1973年12月15日,李德生参加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八大军区对调的指示。会后,毛泽东在他的书房,与政治局委员和北京、沈阳、济南、武汉等大军区负责人谈话,征求各位司令员对调动的意见。
李德生是北京军区司令员,又是副主席,所以毛泽东首先问他。李德生坚定地说:“服从中央的决定,对这次对调没有意见。”
毛泽东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说:“有人不愿意离开老单位,当军人要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胜利。”
在会议中,中央决定让沈阳军区司令陈锡联和李德生对调。也就是说,李德生将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毛泽东对李德生说:
“你们李家出了个李铁梅,你就是李铁梅,你是陪绑的。”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为了大局,李德生欣然前往了沈阳军区。毛泽东高兴地评价李德生,还说了两遍:“李德生活到九十九,上帝请他喝烧酒。”由此可见伟人对李德生有多么器重和喜爱。
1974年9月,李德生辞去了中央副主席的职务,但仍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以后继续当选为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且还在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中分别增选、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
1988年9月,李德生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勋章。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六纵的老战友尤太忠也获得了上将军衔,老政委杜义德一级红星功勋勋章。
1990年,李德生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虽然年事已高,却仍然十分关心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事业。在他的晚年还积极参加中共党史、军史研究工作,撰写了《李德生回忆录》和《军史思考录》等著作,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1年5月8日15时20分,李德生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虽然没有活到毛主席所期望的99岁,对于常人来说,也是相当高寿了。
李德生神勇无比,遇大事能冷静处之,功勋卓越,又耐得住寂寞,胸无块垒、襟怀宽广,能够服从大局。不愧为大将之才,国家之栋梁,创造了举世罕见之功绩,不可不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