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刚过,河北平泉市博物馆里,“燕都宴飨——舌尖上的燕国”展览喜迎观众。这是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系列的“北京送展到平泉”活动,该展由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由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与平泉市博物馆联合推出,为平泉人民送上北京人民的新春祝福,为在平泉过大年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味儿。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4月中旬。

通过讲解及场景复原,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能够亲身感受300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场景。“通过这个展览,三地民众能够进一步了解所属地区的燕国文化,饮食也很贴近人们的生活,大家的反馈很积极。”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馆长杨志国说。


“燕都宴飨——舌尖上的燕国”展品涵盖食器、酒器、水器等多个类别。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已在10余家京津冀地区博物馆展出

杨志国向记者介绍,该展览于2015年在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亮相,此后开启巡回展览,已在河北省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廊坊博物馆、涿州博物馆等10余家京津冀地区博物馆展出。

“燕都宴飨——舌尖上的燕国”的展品涵盖了食器、酒器、水器等多个类别,包括堇鼎、伯矩鬲、克罍、克盉、戈父甲甗、单子卣、祖丙尊、未爵、父乙觯、蝉纹盘等25件青铜器展品,全方位展示燕国饮食文化、饮食风貌。同时,展览还运用图文资料和两组复原模型,生动还原了西周贵族的宴飨场景和盥洗礼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3000年前的西周燕国宫廷之中,亲身感受那份庄重而热烈的宴飨氛围。

“堇鼎、伯矩鬲、克盉、克罍等珍宝的复制件都在此次展览中亮相。鼎是西周时期作为蒸煮、盛肉的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锅;伯矩鬲是首博的镇馆之宝,出土于琉璃河遗址的251号墓,上面有7个浮雕的牛头图案,也叫‘牛头鬲’;克盉和克罍用来盛水或盛酒,出土于琉璃河遗址的M1193号大墓。这两件器物的器盖内壁都有相同的文字,提到‘命克侯于匽’,证明西周初年燕国的第一位国君是姬克。”杨志国说。

京津冀地区自古为燕赵之地,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通过这个展览,三地民众能够进一步了解所属地区的燕国文化,饮食也很贴近人们的生活,大家的反馈也很积极。”杨志国表示,通过讲解及场景复原,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能够亲身感受300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场景。


展览场景复原。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巡展过程中加入复原场景、投壶体验活动

“在巡展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场地,展板数量或形式会有所调整。一开始复原的小场景是没有的,后来根据观众的建议加入了复原场景,效果很好。”杨志国说。

河北平泉市博物馆馆长高雷表示,考虑到在燕国的饮食文化中,餐后有投壶和竞技活动,此次展览中也增加了拓印、投壶等体验活动,增强和观众的互动性。

“与北京地区博物馆的合作并非首次,早在2019年,我们就和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合作,加入了‘京津冀区域文化建设’——‘燕国达人’活动之中,共享区域文化品牌。”高雷说,“这次利用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正好商议办了这样一个展览,增加过年的气氛。”

高雷表示,2024年6月份,有幸参与了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培训班,感触很深。“怎么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要让文物走起来,动起来,互通有无,博物馆之间要交流起来。以后争取多向北京的文博单位学习,引进更多的好看展览。”

杨志国也表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两馆之间的交流合作,碰撞出火花,促进京津冀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终目的是将馆藏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容,以更好的形式向大众传播。”


河北平泉市博物馆外景。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过年期间,去平泉市博物馆还可以看什么?高雷介绍,春节期间,大年初二馆内开门迎客,设有以辽文化为主的专题展厅。“辽三彩划花卉罐等镇馆之宝值得一看,辽代人作为契丹游牧民族,把对草原色彩的喜爱都集中到了辽三彩的生活器物上。喜爱钱币的观众也不要错过,八枚半两铅母范是做钱模子的模子,我们都叫‘钱姥姥’,保存这么完整也很罕见。”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张牵 校对 杨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