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邓小平纪念网上的文章《华侨华人与“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实践和发展》中有这么一段内容: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种制度是可以允许的。”这是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
现在的人说起“一国两制”,很多人都认为是邓小平的发明创造,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是。“一国两制”在毛周时代就已构想并付诸实践。
1956年的春天,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章士钊,谈话中、言语间,透露出对宝岛回归、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的愿望。章士钊听后说:“我打算以探亲的名义去一趟台湾,想办法与蒋见一面,或是托人转达,去探听一下蒋有没有想要回到大陆或是促成两岸统一的意愿。总理您觉得这个想法是否可行呢?”
章士钊和主席
总理听后非常高兴,将章士钊的建议上报主席。毛主席听后也很赞同,百忙之中、抽空接见了章士钊,并委托他转去一封中共中央致蒋中正的信。信中提出了和平统一台湾的具体办法:
- (一)台湾统一于中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中正;
(二)台湾所有军政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注: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
(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中正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
(四)双方互约不派遣特务,不做破坏团结之举。
1963年,周总理将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上述四条就是“四目”,“一纲”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之内。显然,这就是“一国两制”的前身。
当时,章士钊把信带到香港后,觉得自己见蒋介石会比较尴尬,于是就把信交给了许孝严。许孝严是章士钊的老乡,曾做过蒋介石的秘书。据许孝严回忆说,长满白胡子的蒋介石看主席的信,看了有30分钟,然后静默了半小时;之后,起身对许孝严说了四个字:“你辛苦了。”两人到院子里散了一会儿步,就让许孝严回香港了。
1961年6月13日,毛主席会见印尼总统苏加诺时说:“如果台湾归还中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中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问题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一次,主席更是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思想。不只是台湾,针对香港,1965年毛主席在接见外宾时也说过,可以考虑在1997年以后让香港仍然实现资本主义制度。
油画《毛泽东会见希思》(作者 王吉松)
毛主席和邓小平、叶帅
所以,一国两制的并不是邓小平的发明,而是他从主席和总理那里继承的遗产。另外,“一国两制”在毛周时代也并非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在解决西藏问题时,就已经实践过了,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到1959年以前,都没有触及西藏地方施行的农奴制度。
1974年5月25日,毛主席会见英国保守党领袖、前首相希思时,邓小平和周总理都参加了会见。会谈结束时,希思问了主席一个问题:香港问题有什么打算呢?毛主席指了指邓小平说:“我老了,香港问题就让他们年轻人去解决吧!”
因此可见,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其实是主席提前安排好的。毛周时代过后,他们的继承者将之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