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入冬以后,天气虽然冷了,但安康市汉阴县平梁镇清河村却是一番热闹景象。2024年12月28日,漫步在清河村,层层梯田与茂密的林草交相辉映。沿梯田边的小路往上走,远远就看到一棵棵新栽的树苗迎风而立,几名工人正忙着培土浇水,让一株株“新绿”在陡峭的山坡上扎深根。

“11月底我们就完成了这一片造林工作,主要种植了塔柏和刺槐。”汉阴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入秋以来,汉阴县抓住秋冬季造林绿化有利时机,开工建设了涉及平梁镇等3个镇、5个村共400亩的困难立地造林工程,同时全县推进七个村千万亩造林绿化示范工程建设,掀起了高标准造林热潮。

增绿添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见“诗和远方”。近年来,汉阴县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造林、护林、富林向纵深延伸,绘就出一幅山绿民富产业兴的美丽画卷。

时值冬日,在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乡排则湾村,一丛丛沙蒿、沙柳等灌木旺盛生长,一棵棵今年开春栽种的樟子松绿意盎然,为冬日的沙地增添了勃勃生机。


沿黄防护林资料图

陕西是“三北”工程的重点省份,约28.4%的毛乌素沙地分布在陕西西北部。多年来,陕西把“三北”工程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持续推进,通过“沙障造林”“石坑客土造林”“容器苗造林”等适用技术,累计完成造林种草6000余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超过58%,并建立120处自然保护地,在190多万公顷的沙化土地上筑起了巍然屹立的“绿色长城”。同时,建成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示范带、陕蒙边界防风固沙带、陕北长城沿线防风锁沙带、关中北山绿色重建带、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等一批集中连片、规模宏大的绿色生态防护屏障。


陕北长城沿线防风锁沙带 资料图

绿水青山颜值高,金山银山成色足。绿色版图的持续扩展,带动了全省各地依林兴业、依绿增收。这几天,商洛市洛南县古城镇柏庵村的村民特别忙,村里村外随处都能看到药农忙碌的身影和成堆的桔梗。在村里的中药材加工厂,务工村民正围坐在一起刮桔梗皮。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来这里刮桔梗皮。现在成了熟练工,一天能刮一百多斤桔梗、收入100多元呢。”村民李红坐在小马扎上,用一把小勺上下翻飞,不过十几秒,一根桔梗就刮好了。

在古城镇,中药材产业是一张“金名片”。这几年,古城镇依托丰富生态资源,立足桔梗、连翘、天麻等中药材种植传统和市场区位优势,加快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全镇种植中药材1.73万亩,越来越多的村民被镶嵌在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等产业链,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稳增收。

让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植绿、管绿、用绿是关键。近年来,陕西以林长制为抓手,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全方位筑起林草资源“防护网”,牢牢守护着三秦青绿。

随着一系列绿色发展举措的精准落地,陕西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也迈上转型发展的快车道。2023年,陕西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1710亿元,创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5个、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县3个、省级自然教育基地28个。2024年,陕西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计划到2027年,全省林下经济综合利用林地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以上,全产业链年产值可达300亿元以上。

来源:陕西农村报

编辑 拓智慧 校对 谢婷 责编 李治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