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并请亲朋好友吃了一顿热闹的饭。但毛主席放眼望去,人群中却不见自己童年最好的同学郭梓材,经询问才知,郭梓材夫妇在湘潭工作,因交通不便、身体不好等原因,未能回来。
毛主席轻叹一声,并未说话,不过眼底露出了可见的遗憾。
郭梓材比毛主席小三岁,是他的私塾同班同学,两人相识于1906年。
对于那段读书时光,郭梓材记忆犹新,他曾对女儿回忆说:“那时毛泽东很聪明,记忆力特好,很会背书,但反对死记硬背,经常带领同学和老师‘抬杠子’。”
在郭梓材印象中,毛主席骨子里天生就带着对任何陈规旧矩的反抗。一旦老师离开学堂,他就带着同学们下塘游泳,上山摘果子。私塾老师不允许读小说,毛主席就偷偷读,《三国》《水浒》《西游记》每本都不落。
让郭梓材记忆深刻的是,毛主席父亲对儿子的严厉。有时,为了避开父亲严厉的管教,毛主席拖着不回家,就与郭梓材睡在同一个床铺,一般情况下都是郭梓材听毛主席讲故事,因为他讲的故事总是引人入胜。
私塾读完后,郭梓材与毛主席的同学时光就此结束,但他们仍旧保持着联系。
1911年,毛主席受老师的鼓励,认为当兵是救国最好的途径,便劝说郭梓材也投了军,一同参加了湖南新军。但这段当兵经历只维持了半年多,毛主席觉得与理想差距甚远,便退役了,转入长沙第一师范读书。
郭梓材由于家庭原因,没有选择与毛主席一样的路,经人介绍,他早早步入了社会,在湘潭一家电灯公司就业。
缘分就是如此奇妙,毛主席还与郭梓材后来的妻子刘天民也有一段交往。
刘天民出生在一户贫苦家庭中,5岁时就被父母指配给一个比她大十多岁的人,十四岁时送入那家当童养媳,备受凌辱。但刘天民并不就此认命,她1919年偷偷逃了出来,并进入女校读书。
刘天民有一个朋友李耿侯,他也是毛主席的朋友。1921年,毛主席回到韶山时,从李耿侯口中得知了刘天民的事情,认为她的叛逆精神值得敬佩,便决定帮她脱离苦海。
毛主席亲自到刘天民家,依情依理,现身说法,终于将刘家长辈说动,答应让刘天民退婚,刘天民感动不已。
后来,郭梓材与刘天民结为了夫妻,毛主席回乡开展农民运动,他们都参加了掩护毛主席的行动。
1926年,毛主席去乡下考察农民运动,经过湘潭时逗留两天。但经费着实不够,郭梓材得知后立马将自己攒下的40光洋全部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十分感激,觉得郭梓材靠得住,决定介绍他入党,郭梓材同意了。
郭梓材没有想到,毛主席始终将借钱一事记在心上。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得知他生活困难,连续送了七次钱,以解他燃眉之急。
第一次是在建国初期,郭梓材原本有一份教师工作,但不久失业了,只能在一家猪鬃厂当会计,工资微薄。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给毛主席写了信,希望到北京工作。
毛主席得知后并没有为他安排工作,因为这是他的原则。为解老同学困难,毛主席寄给他300元。
第二次是在1954年,郭梓材的表兄和堂兄到北京看望毛主席,毛主席询问了郭梓材家中的状况,得知仍旧不理想,遂又寄去300元。
1955年,郭梓材得了眼病再无法工作,毛主席得知后又寄去300元。1961年,毛主席再次寄去300元作为治病费用,并在信中说:“如果你们以后还有困难,仍可以写信告诉我。”
从1950年到1962年,郭梓材与毛主席时常保持通信,毛主席供复信13次,每次信封中都装着一笔钱,直到郭梓材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