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最远海洋的握手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他走下飞机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说了一句永载史册的话:“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这次越洋的握手在当时震惊了世界,尼克松的一次特别的访华之程也就此展开,同时标志着中美的关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当天无数美国人守候在电视机旁边,想要目睹尼克松一行人访华的镜头,和这个神秘的国度。当天机场率先到达的美国记者,和驻在北京的各国记者都来到了现场摄影和采访,包括尼克松在内的每个外国人都以为按照他美国霸主的身份,机场上一定会举行一次盛大的欢迎仪式。



按惯例,国家元首来华访问,仗队为120人到155人。而当天也确实不出意外,欢迎仗队队员多达360人,算是很少有的高规格了,这让尼克松感觉非常满意。连一向主张“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的周恩来总理,都不再以节俭为主了。

在盛大的欢迎仪式后,周恩来和尼克松同乘一部“红旗”轿车去到了钓鱼台国宾馆。并不是像国外媒体猜测的那样,尼克松会乘坐美国总统到哪里都要乘坐的装甲大林肯轿车代步。

毛泽东随后也破例在尼克松到达后三小时的中午,于中南海接见了他。以往毛泽东都通常是安排外宾临走前的那一天会见,此时预先制定出来的日程表,也都是按照尼克松到北京的第二天下午排列出来的。

但也恰恰是由于毛泽东亲自决定的意外和仓促,当时没来得及事先和负责尼克松警卫的官员打招呼,甚至连美国国务卿罗杰斯都被排除在外了。几辆负责接送的车子,悄无声息地就把尼克松基辛格等几位拉到了中南海。

本以为是去钓鱼台的美方警卫,在发现尼克松基辛格等人不见了之后,开始大叫起来:“总统不见了!”,并开始在钓鱼台住地范围内像没头苍蝇一样撞来撞去。中国外交部看到后,便告诉他们不必紧张,说总统等人的待遇是很好的,安全上绝对没有问题。但是一番安慰之后,他们的神情依然有些惴惴不安。

原来尼克松的此次来访,毛泽东一直都十分关注,但由于他的身体原因,导致两位领导人的见面时间迟迟不能定下来。就在尼克松到达北京前九天,毛泽东突然休克,经过抢救后病情才稳定下来。因此,尼克松此行是否能与毛泽东会面,中方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所以刚到中国,尼克松等人才会被如此仓促地安排来和毛泽东见面。客人们进入到中南海,毛泽东的寓所后,谈及了许多哲学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当天见面的情况,尼克松有在《钓鱼台备忘录》一书中做过一番描述:

毛泽东刮胡子、理发、更衣,之后被搀扶进会见大厅坐好。当时,毛泽东的体质很虚弱,医疗组的全体专家、护士都集中起来了。一切急救设备都已备齐,置放在大厅周围,大家紧守岗位,处于一级战备状态。连强心剂都抽到针管里,准备着,以防万一。一切准备就绪,尼克松被引进了会见厅。

其实在当时的谈话中,还发生了一件尴尬场面。在交流正融洽的时候,美国一个人员的口袋里突然发出了奇怪的声音,他把手放进衣服里摆弄了好几下都没停止异响,最后直接拿了出来。看清后发现是一个微型的录音机,也许是带子到了头,也许是出了什么故障,想在口袋中制止却没成功,最后只好拿出来,尴尬地当众关上。

对偷偷摸摸录音这种行为,毛泽东向来是比较反感的,但想到谈论的这些话题也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容,而且美国一行人此时也已经非常狼狈了,便大度地继续着原来的话题,好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一场晚宴

这一天的晚上,人民大会堂华灯绽放、金碧辉煌,招待尼克松一行人的国宴在此举行。中国乐队很应时地奏起了《美丽的亚美利加》和《牧场上的家》等美国乐曲,深得尼克松夫妇的喜欢。

除此之外,宴会上的一道菜也让尼克松喜出望外,就是上海的名菜烧划水,是毛泽东执意要加上去的。为什么毛泽东执意要让尼克松去吃这道菜呢?



作为中国的特色美食,烧划水是南方特别有名的一道菜,是用青鱼的尾部做主料,这是鱼身上最有力的一段,好比鱼在游水时的前舵和推进器。这道菜的真实含义也耐人寻味,意味着中美关系能通过这次的外交会晤,在今后的国际社会上一起更好地发展下去。

作为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自然也是很快就明白了毛泽东的用意,后来直接将这道"烧划水"全部吃完了。多年后,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毛泽东给我点的那道烧划水,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中国菜!"

国宴上的其他菜品也是精致至极,但是看着这么多鲜美又漂亮的菜品,不少美国人却很难大快朵颐起来,因为他们只会使用刀叉,并不会用筷子。相比之下尼克松夫妇就在众多美国人里面显得很特殊。



两人全程都是不紧不慢地用筷子夹取着各类美味佳肴,不管是动作还是拿筷子的方式,都挺像回事的,甚至连最难夹起来的花生米都,尼克松能轻而易举地夹起来,一招一式都吸引着众多记者的镜头。

实际上为了这次访问的成功,尼克松也费了一番心机,就连在一定会用筷子吃中餐的细节他都细致地考虑到了,为了表示他对这次访问的重视,也为了不出洋相,出访前的尼克松埋头苦练了好长时间用筷子进食的技巧。

后来在宴会结束了之后,一位记者还非常机智地将尼克松用过的筷子揣入了自己的怀中,据说后来有人愿意出2000美金来买这双筷子。

会谈期间

按照国际惯例,尼克松此次访华期间,钓鱼台18号楼既是他的住地,也是他的会谈主场地。而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两国的重要会谈也决定在这里举行。尼克松这次的访华代表团一共有391人,是新中国有史以来接待的最大的外国代表团,囊括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因此,尼克松这次访华的面相当广泛。

除了尼克松和周恩来的会谈,美国国务卿和外交部长的谈判,以及基辛格和乔冠华之间对《中美联合公报》的讨论和起草的会议也在同时进行着。虽然三个会谈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但开会的过程却都很艰难。而且每次一旦谈论到很晚,临近深夜的时候,钓鱼台州周围的小树林里,还会出现几个“行踪诡异”的身影。



在《尼克松回忆录》里,曾对这些“身影”有过描写:

有时,基辛格走过两栋宾馆楼之间的小桥,来向我汇报他们取得的进展或者遇到的问题。由于晚上还要进行这些谈判,我们没有几个人能够睡多少觉,基辛格则几乎完全没有睡觉。


为何他们要这么复杂地跑到小树林里去谈判呢?其实就是尼克松担心宾馆里会有一些摄像录音等设置所在,所以那段时间,尼克松和基辛格在房间里是从来不谈各种会议事情的,尤其是在台灯和其他光亮处下面更是缄默其口,往往他们都是选择在小树林里边散步边谈论事情。

在外界的公众视线下,尼克松和周恩来的相处氛围十分轻松,交谈甚欢,但是一走进会议室,气氛就会骤然变得十分凝固。

1972年的2月23日,尼克松和周恩来的会谈依旧是在钓鱼台的18号楼举行,周恩来的车到达时,尼克松、基辛格等人都已经站在门口迎接他们了。周恩来下了车进门前脱掉外套时,尼克松的一个举止让周围的人都倍感意外。

没想到他竟然主动接住了周恩来的外套,以往周恩来的外套都是工作人员上前去拿的,甚至为了能更稳准快地拿到周总理的外套,工作人员经常会反复练习这个动作。没想到这次竟然被美国总统给抢先了。



尼克松不仅亲自下楼迎接,还接过周总理的外套,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尼克松的身上了。这一画面也通过镜头传到了大洋对岸,很多美国民众们都对尼克松的这一举止表示称赞。

但是进入会议室之后,双方却都瞬间变得非常严肃,往常大家都会说一些幽默的话来调节气氛,但这次却都格外认真。原因就是里面谈到了很多原则性的问题,两边都可以说是针锋相对的状态。

为了缓和这种紧张的气氛,在一次会谈结束之后,晚上8点,周恩来陪同尼克松一行在首都体育馆观看了由国家体委组织的体育表演。就在看表演的时候,外面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而且越来越大。

游览中国风景

但是按照预先的安排,次日的上午尼克松是要去游览长城、定陵的,如果雪一直这样下的话游览还能去吗?几位负责接待的人员都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周恩来一锤定音,结果周总理放话了:“不管想什么办法,明天还是按原定日程行动。”

他要求有关负责人当晚实地察看,然后决定采取什么措施。部分人员得到命令后,赶紧赴长城等参观点去做实地勘察。雪确实下得很大,沿途积雪很厚,特别是南口到八达岭一段,由于山路崎岖变得更加危险了。

勘察人员在返回下山时,一辆汽车还因路滑刹不住撞到了前面车的尾部,可见不采取措施的话,第二天的行车安全就很难保证了。他们返回城里,紧急动员了几十部洒水车,连夜对次日游览要经过的路面,进行喷洒盐水和清理工作。

同时工作人员还安排人力,对登长城的步行道上的积雪也进行了清扫。一直到2月24日出发前,有关人员对所有驾驶人员都做好了绝对保证安全行车的动员。



上午8点,参观游览的车队驶出了钓鱼岛国宾馆北门,按照预定的路线直奔八达岭去,当时沿途的整个路面,都已近被打扫的干干净净了,没有一点冰雪,但公路两边的原野却依然还是层层白雪覆盖。

车队最后也成功到达了长城,尼克松和其他随员们,都兴致勃勃地登上了高高的烽火台,站在最高处眺望着长城内外的景色。

来之前尼克松也阅读了一些名字的诗词和著作,此是他的登高望远也有了更多对应的感触,也感觉到了毛泽东传神的描绘。

北京的活动都按日程顺利进行得差不多了,2月26日,尼克松在周恩来的陪同下,乘坐螺旋桨专机前往杭州,驾驶员都是中国民航最好的。

本来美方提出的是总统在去到杭州和上海的时候,都要乘坐美国的“空军一号”总统座机,是为了保证总统的安全,而且他也没坐过其他外国的飞机。

后来周恩来亲自做说服工作,说:“中国有句俗话,客随主便。尼克松总统既然访问中国,应该乘坐中国人驾驶的专机。你们说美国总统过去没有乘坐过外国飞机,这次到中国来坐一坐、体验一下也很好嘛!我们飞行员的技术也不错。你们尽管放心。如果你们觉得不放心,我陪总统先生一起乘坐。”

话已至此,美国人也不好再有什么说辞了。离开之前,北京的接待人员依旧丝毫不敢懈怠,安全警卫的工作又紧张了起来。而杭州上海也为了保证尼克松外出行动的安全,专门从北京空运过来了两部红旗防弹汽车。



但到了杭州之后,行程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小纰漏。一到杭州,中美两方就各住各处了,尼克松一行人被安排住在刘庄,而周恩来等人则住在西岭。根据事先做好的安排,当天下午是去游西湖,尼克松和周恩来是在花港观鱼景点集合。

但周恩来等随行人员按时来景点处等了很久,都没有见到就开始等人的身影。最后过了汇合的时间后,周恩来连忙派人去寻找联络。

后来才发现,其实尼克松一直就在离汇合处不远处的一块草坪上等候着,而且他们也是准时到达,当时负责外宾的警卫员还怀疑,这么一向都很守时的周总理,也没按照汇合的时间来呢?而且当时他推测可能周总理是因为紧急的公务给耽误了,就想着再多等几分钟。

后来这个警卫员从跟随周恩来的杨德中口中得知,在那边等候的人可着实焦急不堪。两边的人终于联络上了,只不过游西湖的活动却因此而稍有耽搁。

杭州生出的枝节顺利化解,杭州的小纸漏也提醒人们更须增强责任心,安排更加严密。所以尼克松一行在上海,又是参观工业展览会,又是继续会谈,又是举行宴会,活动安排得很紧,但再也没有出现什么差错。

会见尼克松女儿女婿

一行人在2月27日,由杭州飞往上海,在上海中美双方正式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同时也正式向世界公布。这个公报,渗透着毛泽东与尼克松两个人的心血。

公报发表后,尼克松十分高兴,在上海中国政府为他举行的欢送宴会上,尼克松对中国的茅台酒产生了极大兴趣,当天他喝了很多,脸上的笑容都泛着红光。借着酒劲,他端着酒杯走到了麦克风前面,发表了一番讲话:

我们要建立一座跨越 16000 英里和 25 年敌对情绪的桥梁,可以说,公报是搭起了这座通向未来的桥梁。

尼克松最后还说了一句:“我们访问中国的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2月28日早晨,尼克松乘坐总统专机飞回美国。



毛泽东和尼克松第一次见面之后,就建立起了友谊,毛泽东是重情重义的人。当之后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而辞职之后,毛泽东仍然以老朋友的态度来对待尼克松,依然对他十分关心,通过外交部门和他保持着联系。

更让人敬佩的是,毛泽东以中国独有的为人处世之道,把这种友谊延伸到了尼克松的下一代人身上。

1975年的12月29日,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她的女婿戴维访问中国,朱莉是接到了邀请,以私人的身份来到中国的。走之前,尼克松以老朋友的身份,让朱莉带给毛泽东一封亲笔信,但内容都不知道。

这次私人访问,实际上是毛泽东的安排,朱莉和丈夫到达北京之后,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这既是因为尼克松在中美友好问题上做出贡献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他是毛泽东请来的客人。

12月31日深夜11点半左右,朱莉和丈夫刚要睡觉,中国外交部礼宾司的一个工作人员通知他们,毛泽东要在中南海会见他们。于是两人迅速换好衣服,带上尼克松的亲笔信,乘上专车到达中南海。

在当时会见尼克松的书房里,毛泽东再次会见了尼克松的女儿和女婿,双方都十分高兴,毛泽东先对他们来北京访问表示欢迎,接着朱莉就将自己父亲的亲笔信递给了毛泽东。



信中尼克松表示了希望中美两国要继续对话,继续寻求共同利益一类的内容,毛泽东最后还用英文念出了写信的日期——1975年12月23日。

“你现在就坐在当年你父亲访华时坐过的那张沙发上。”毛泽东轻松地和朱莉谈着话,后来又问道 :“你父亲的腿现在怎么样了?”毛泽东这一问,让朱莉十分感动,因为尼克松由于腿部血栓问题而病得很重。

中美两国相隔这么远,毛泽东竟然还对老朋友的病情了解得这么细,又是这样关心。听到朱莉回答说已经好得多了时,毛泽东才放心地笑了。

两人聊得过于投入,最后时间太晚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前来提醒该结束谈话了。但朱莉几次的起身却都被毛泽东拦住,他以对待自己老朋友的子女的态度,以一个长辈人的身份与朱莉谈了很多,这是他以中国人的亲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友谊的态度。

这次的谈话持续了 45 分钟,最后朱莉向毛泽东道完晚安后,毛泽东才肯结束。他意味深长地对朱莉说 :“你们还年轻,再到中国来吧,再过十年,中国会棒极了。”

1976 年,尼克松已经下台多年,美国人几乎不再提他了,但是身体已经十分不好的毛泽东却没有忘记他,还邀请尼克松以私人身份访华。2 月 21 日至 29 日,尼克松夫妇再次访华。重病的毛泽东仍然按总统规格会见他,双方会谈时间比首次见面时还长,持续了1小时40分钟。



当时的毛泽东,步履维艰,说话也变得更困难了,但他与尼克松谈话的时候,则是精神集中、思想活跃。过程中毛泽东以为翻译听不懂他的话,就抓起笔记本写出自己的论点。尼克松一行被毛泽东的语言魅力倾倒,笑声一直不断。

两人在告别时,毛泽东和尼克松端起茶杯碰杯,他风趣地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打不成交嘛!我们应该为冤家干一杯。”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尼克松这次见到毛泽东后,十分感慨地说:无论别人怎样看待他,谁也不能否认他已经战斗到最后一息了。

毛泽东和尼克松结下的友谊,不仅改变了中美关系,改变了世界,也为中美人民的友好打下了基础,并且至今不忘尼克松为中美友好作出的贡献。2006 年 4 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时,特意在华盛顿接见了朱莉,胡锦涛告诉朱莉:“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你父亲,没有忘记你父亲对发展中美关系所作的贡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