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在卸任前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总结了自己的“工作成果”,在谈及俄乌问题时,布林肯不忘给中国“泼脏水”,还当众撂下了“狠话”。
布林肯继续沿用美方的一贯说法,称俄乌冲突之所以演变到这个局面,是因为中方“援助”俄罗斯所导致的,美方已经向中国“施压”作为反制。
布林肯的回应欲盖弥彰
结果记者显然是有备而来,直言中俄贸易顺利开展中,美国为什么没有“改变”中国的想法?
事实胜于雄辩,布林肯只好“狡辩”,称“制裁”已经施加,但何时见效需要耐心等待,言外之意就是“走着瞧”。
这种当众撂狠话的行为不能展示美方的强硬,却把美国对中国无能为力这一事实暴露的更加明显,布林肯欲盖弥彰,难得说了句“大实话”。
自俄乌冲突开始以来,美国就不断尝试,给中国戴上这顶“援助俄罗斯”的帽子,目的也很明显:转移视线。
美国军援乌克兰
十分讽刺的是,美国自己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着拱火挑事的角色,尽管其宣称的口号是维护正义,却直接导致了冲突的加剧。
因此,通过“抹黑”中国,美国试图让国际社会的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这种策略可以暂时减轻国际舆论对美国自身行为的压力,还可以在多国之间埋下不信任的种子,制造分裂。
此外,美国的指控还有一个深层次的目的,那就是制造对立与分裂,美方期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伎俩来加剧中俄之间的矛盾,从而削弱两国的战略合作。
然而,正如前文那位记者所说,美国的行动“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政府始终强调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公正立场,而国际社会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中国并未向俄罗斯提供直接军事援助,没有证据支撑的指控显然难以服众。
其次,随着世界格局日益多极化,许多国家已经不再单纯依赖美国的观点来判断是非曲直。他们会根据自身利益和独立判断作出选择。
综上所述,美国借助抹黑中国来转移焦点、制造分裂的策略,虽意图明显,但实际效果有限。
中国凭借其深厚的外交经验、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不懈的努力,已经在全球事务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权。
美国无力遏制中国崛起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极化趋势愈发显著,国际社会将更倾向于以平等公正的态度来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问题。
因此,中国应该继续走和平发展之路,提升全球参与度,以实际行动证明负责任的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