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中国外交官后,立陶宛请求与中国恢复关系,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么,立陶宛请求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是基于怎样的考量?又给中国开出了怎样的条件?
近日,立陶宛总理帕卢茨卡斯借由立陶宛媒体之口,传达了立方希望与中方重启外交关系的意愿。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方面提出这一请求的背景,是在该国刚驱逐中国外交官不久后进行的。要知道,早在2021年8月,由于立陶宛当局允许台湾地区设立“代表处”,中国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后,中立两国关系就已经降至冰点,至今依然只是“代办级”。
更为重要的是,去年11月底,立陶宛外交部突然宣布,将中国驻立代办处有关外交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并要求限期离境。立陶宛的这一挑衅行径,遭到了中国外交部的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也再次关上了两国关系缓和的大门。
事实上,对于与立陶宛缓和外交关系,中方始终秉持着开放态度,即只要立方愿意在中方关心的核心利益——台湾问题上改变此前的错误立场,对华展现出诚意,那么中方还是愿意与立方重归于好的。
然而,尽管在就职前夕,帕卢茨卡斯就曾公开表示,想要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并希望恢复两国互相派遣外交大使。但令人遗憾的是,他始终对中方“有所保留”。他曾明确强调立陶宛不会“不计代价”来修复对华关系,并声称新政府不会做出任何特殊让步。换言之,其不会断绝与台当局往来,这显然是触碰到了中方的逆鳞,中方自然不会答应。
除此之外,在立陶宛新政府成立之初,帕卢茨卡斯携14名部长正式宣誓就职时,还在施政报告中,将中国视为一项“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帕卢茨卡斯的新政府宣称:“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及其在白俄罗斯影响力的增长对立陶宛构成了威胁。”这样的表述无疑是对中俄关系的抹黑,也是对中国的挑衅与伤害。不难看出,立陶宛新政府内部,在反华问题上依然是“贼心不死”。
而这一次,立陶宛方面也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要求两国恢复关系的进程,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帕卢茨卡斯明确指出:“外交关系的恢复,其先决条件是在彼此国家互派大使级别的外交代表。”换言之,若中国能向立陶宛派遣大使,立陶宛亦将向北京派遣相应级别的大使。
可以说,帕卢茨卡斯显然没有搞清楚状况,现在主动想要恢复外交关系的是立陶宛,而不是中国。试问,如果立陶宛不能展现出足够的诚意,中国又为何要答应呢?在这样的背景下,帕卢茨卡斯再次对华提出恢复外交关系的请求,很难不让人怀疑其真实目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立陶宛方面或许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与担忧。一方面,帕卢茨卡斯可能是拉不下脸来向中方低头认错,因此即便在与中国关系遇冷后,立陶宛经济遭遇了极大打击,想要寻求缓和对华关系,也总是一副“端着架子”的感觉。
另一方面,帕卢茨卡斯的这番表态,未必没有给继续与台当局勾连留余地的意思。毕竟,此前立陶宛与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眉来眼去”,主要就是想要借此机会“抱美国大腿”,试图在中美两个大国博弈的情况下分一杯羹。
然而,事实证明,即便是拜登政府也不会多看立陶宛一眼,信奉“美国优先”和孤立主义的特朗普,又怎么会给立陶宛这种小国让利呢?可以说,立陶宛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切实坚守一中原则,促进中立关系回归正常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