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台立法机构的政坛斗争近日可谓波涛汹涌,民进党团提出的“双罢”计划和改选台立法机构负责人的提案引发了各方激烈反应。民进党团总召柯建铭的罢免韩国瑜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而民进党提案的改选案,也遭到了蓝白联手的强力封杀。外界普遍认为,这一系列政治斗争不仅揭示了民进党内部的权力博弈,更暴露出台湾政坛深层的分裂与对立。



对于柯建铭和民进党而言,罢免韩国瑜的计划是一场充满政治激情的博弈。然而,这个计划却未能如他们所愿地推动。柯建铭自信满满地提出罢免案,认为这将是对国民党的一次重大打击,然而,国民党和民众党在台立法机构的联合抗议,让民进党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在7日的议会表决中,国民党与民众党以人数优势成功封杀了改选提案,这一结果意味着民进党希望改变台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的人选的计划彻底落空。

这一事件无疑对民进党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政治挫败。柯建铭与民进党高层原本计划通过改选台立法机构负责人来打压国民党,制造政治压力,最终将对手逼入角落。然而,他们显然低估了蓝白联合的强大合力和议会中复杂的政治格局。民进党提出的改选案,在台湾社会的不同阵营间引发了广泛争议,尤其是在台立法机构的决策过程中,民进党的提案屡屡被否决,暴露了其在“立法院”内外的弱势地位。

韩国瑜作为台立法机构的负责人,毫无疑问是这一场政治斗争的焦点。民进党一方面强烈批评韩国瑜“履职不力”,指责其在台立法机构中的表现并未有效推动改革,另一方面则利用罢免手段试图通过改选来掌控议会的权力。虽然他们指责韩国瑜“混迹于个人政治斗争”,但这一提案无疑是在政治博弈的漩涡中反映出双方深层的权力斗争。



柯建铭提案的失败,使得民进党深陷困境。在过去几个月里,柯建铭一直是“罢免”这一话题的主导者,甚至抛出了“双罢”的豪言壮语,计划以罢免韩国瑜为起点,进一步推动对台立法机构其他“反对派”势力的清除,然而事实证明,民进党高估了自己在议会中的优势,也低估了蓝白联合的反击力量。尽管柯建铭自信满满,但此次罢免案的失败显然暴露出民进党在局势把控方面的弱点,未来恐怕还会面临更多来自对手的强力挑战。

民进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党内的分裂。罢免韩国瑜的计划未能顺利进行,民进党内部的声音开始分化。一部分人认为,柯建铭等人过于激进,试图通过极端手段压制对手,这种做法可能导致民进党在下一次选举中付出惨痛代价;而另一部分人则主张通过激烈的政治手段来取得主导地位,认为只有以此方式才能有效挤压国民党和民众党的政治空间。这种内部分裂无疑削弱了民进党的团结,给敌对阵营留下了可乘之机。

反观国民党,面临民进党提出的罢免潮,其反应也相当迅速。国民党不仅通过议会投票封杀了改选案,还通过“以罢制罢”的策略,准备在未来针对民进党的相关立法人员进行反制。国民党的这种战略反击,显示出他们在当前政治局势中的强硬立场,尤其是国民党民代赖士葆所透露的“全面罢免”计划,意味着民进党接下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威胁。而且,国民党还通过全面反制策略,把矛头指向了民进党在台立法机构中的主要代表,这使得民进党不得不在接下来的政治博弈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与此同时,民进党内对国民党“反年改法案”的指责愈发激烈。柯建铭对“警察人员人事条例修正草案”的反对,标志着民进党在面对蓝白联合抗议时的愤怒与不甘。然而,随着“警察人员人事条例修正草案”在蓝白联手下顺利通过,民进党的立场再次受到了挑战。面对这一结果,柯建铭和民进党似乎还在试图通过更为极端的手段来争取支持,但这一策略可能会加剧双方的对立局势,进一步加剧台湾政坛的内部分裂。

侯友宜在接受采访时对这一局势发表了明确意见。他直言,执政者应该更多体恤民生,而非通过仇恨动员来进行政治斗争。显然,侯友宜提出的合作与和谐路线,与民进党的激进策略相对立。他呼吁,政策的推动应该以民生为重,而不是一味通过罢免等手段来实现政治利益。这一观点无疑触动了民进党和其支持者的敏感神经,也为当前的政治争斗注入了一股清流,提醒着大家,政治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公众利益,而非为了短期的权力博弈。

在未来的台立法机构斗争中,民进党能否在激烈的政治博弈中保持主导地位,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尽管柯建铭和民进党团仍在尝试通过极端手段推动自己的议程,但面对蓝白联手的强力反击,以及党内的分裂与不满,民进党能否稳住阵脚,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台湾的政治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复杂,民进党能否在未来的选举中保持支持,最终将取决于他们如何调整当前的政治战略,避免过度激化党内矛盾,同时化解民众对激进政治手段的反感。

对于台湾政坛来说,这场关于罢免与改选的博弈,还远未结束。政治对立的加剧,不仅会影响岛内的政治局势,更将深刻影响台湾未来的政治走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