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近日,日本制铁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对拜登政府提起诉讼,指控美国政府非法干涉,阻止了日本制铁以149亿美元收购美钢的交易。此案的爆发,不仅揭露了美日关系中的潜在裂痕,也进一步暴露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保护主义”的阴谋。



对于这起收购案,拜登政府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其进行了否决。这是美方首次以“国家安全”问题,否决了来自日本顶尖企业的收购计划。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美国政府捍卫“国家安全”的例行公事,但深入剖析其中的动因,却显露出美国对全球霸权的保护欲愈演愈烈,甚至不惜向自己的盟友“开刀”。

日本制铁公司原计划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企图通过加强技术和生产能力的结合,提升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此举无疑符合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基本逻辑:跨国并购为企业带来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而这一并购案的核心意义,不仅在于对日本钢铁企业的扩展,还在于日本对美投资的雄心。然而,拜登政府却打破了这一局面,借着“国家安全”这一模糊概念,宣布禁止收购。

美国此次做出的决定,显然是保护主义的典型表现。所谓的“国家安全”问题,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明确的证据支持。拜登只是以国家安全为挡箭牌,掩盖其背后推动贸易保护主义、维护美国钢铁产业的本质。对于日本制铁和美国钢铁的抗议,拜登政府的回应仅限于一纸法律文件,却无法提供任何实质性的论据证明该交易会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反而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行动更多是出于政治需要,试图压制来自盟友国家的企业扩张。

这种做法,无疑加剧了全球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长期以来,美国以自由市场和公平竞争为旗帜,倡导全球化和开放的市场规则。但随着特朗普时代的到来,保护主义逐渐抬头,拜登政府则在继承特朗普路线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倾向。美国利用其全球霸权的地位,随意修改国际规则,甚至将“国家安全”的概念泛化到可以用于干涉外国企业收购的程度,向世界宣示其“自我优先”的立场。



面对拜登政府的这一“政治决定”,日本企业显然不愿轻易妥协。日本制铁和美钢两家公司联合起诉美国政府,要求撤销收购阻止令,重新审查这一交易的合法性。这是日本知名企业历史上首次对美国总统提起诉讼,足以见其决心。日本政府也对此表示强烈关切,首相石破茂在新年记者会上强调,必须正视日本产业界对日美关系未来的担忧,并要求美国采取行动消除不安。

不仅如此,石破茂还透露,他曾在去年11月致电拜登,极力推动这项收购案的达成。毕竟,在过去几年,日美同盟关系紧密,美国的“印太战略”需要日本提供支持,而经济合作则是这段关系的核心之一。拜登政府此举显然让日本政府感到被“打脸”,甚至损害了日美同盟的战略性意义。

然而,虽然日本方面通过法律手段寻求解决问题,但美国政府的“政治意图”已经超越了法律框架。在这场商业与政治的较量中,全球市场的规则和公平竞争变得愈加模糊,弱者无处可依。日美企业联合声明中明确指出,拜登的做法未能遵循正常的法治程序,且完全没有实际证据来支持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然而,这样的抗议并未能改变美国政府的决策,反而加剧了日本企业和政府的失望情绪。



此次事件最令人担忧的,并不仅仅是美国对日本的“保护主义”行为,而是这种行为背后的双重标准。美国对于盟友日本的收购行为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抵触,但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竞争对手,则大开绿灯。例如,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收购活动早已被视为“安全威胁”,而一些欧洲国家的企业则因与美国的政策不同,频繁遭遇类似的阻碍。美国无视全球资本市场的规则,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站在其全球霸主的位置,随意干预其他国家的投资和企业活动,逐步将自由市场规则变成了自己的工具。

这种双重标准不仅会加剧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还会使全球投资者对美国市场产生疑虑。随着美国经济逐渐失去过去那种“全球化市场”的吸引力,其他经济体的崛起已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中国、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体正在不断崛起,美国是否还能继续以霸权姿态对待全球经济,这值得全球观察者的深思。

从这场风波中,日美关系的稳定性开始显现出裂痕。日本政府和产业界的强烈反应,标志着美国与其传统盟友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正遭遇严峻考验。对于日本来说,若美方继续对其企业进行类似的压制,将极大削弱日美同盟的经济基础,甚至可能导致日本在对外经济政策上的转向。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如何平衡与美国的关系,避免被过度依赖和束缚,将成为其未来的重大课题。

拜登政府此次的决策,已将其“保护主义”的面目暴露无遗。美国对日本制铁收购案的干预,不仅让日本深感不安,也向世界宣告了美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双重标准。未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其他国家如何应对美国的“霸权政治”,将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关注的焦点。而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能否走出这一困境,也将深刻影响未来国际格局的走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