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居民城乡医保个人缴费上涨至400,我首先要批驳的是所谓绝对数字不高、涨幅不高的说法。
医保这事,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不是不知道它有用,毕竟医疗支出是百姓绕不过去的,你不能说参与城乡医保的人不懂得其中利害。然而弃保潮、断缴、退保潮的来临,跟医保负担紧密相关,说这点钱不算多不值得放弃医保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不否认每年我国居民收入、养老待遇都在涨,但实际可支配收入并不高,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1、以2024年前三个季度为例,统计局数据: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0元。城乡收入差异、农民实际的收入差异,并不能被平均值所抹平,可支配收入要应付的生活支出,已经压低了消费能力,因此医保负担不能轻视。
2、每年看增幅比例,养老金待遇2023年涨幅3.8%,2024年3%(人社部数据)。但是基数差异较大,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即使等比例上调,绝对值差异可就大了。那么乡镇农民的养老金待遇就更不必说,收入、负担的不平衡中,医保缴费压力只是其中之一。
3、由于快速的城镇化,导致一代人不到的时间,我们大量青年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工作生活。此时在城市缴纳社保、医保的年轻人,其父母一辈大多处于农村社保、医保待遇之中。儿女在城里按照城市高缴费基数缴纳,年迈的父母在享受新农合,又一轮剪刀差。问题是现收现付制,现在交的多的年轻人养上一代,但问题是年轻人退休的时候,多较多领那时候钱的购买力谁知道。
2006年开始中国才取消农业税,而将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农业补贴工业的剪刀差持续了很多年,农民所付出和承担的,应得到有效补偿。
还有一层隐形的购买力剪刀差,城市和农村在获取部分商品服务、生活需求方面的成本是不一样的。除了城市形成的资源集约效应、运输等因素造成的成本差异之外,还有一些则是分配导致的。距离教育、医疗两方面,县乡镇层级的配置毕竟有限,一个农村青年要上学读书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弥补城乡差异所支出的金钱,是高于城市青年的,你说他们面临的生活贵不贵。
医疗也是,通过维持低水准来保持低收入的购买力,在每个层次的收入人群那里形成了所谓均衡,那么在农村则是下限标准。
好在这么些年,有个官方说法——6亿人每月收入不足一千,人在做、天在看啊。
就这样还存在去“激励”农民缴纳医保的操作,例如某地的“凡未缴纳医保的,村里不给盖章办理一切手续”、“凡未缴纳医保的,年终困难照顾一律不予考虑”。越是困难的群体,越是负担不起医保的,越需要照顾和解决问题,但不好意思,因为太困难而断交医保,所以无法享受困难照顾……
谢谢吧,谢谢啊。
有人总说这事覆盖面很大,涉及人员众多,不好办;难办的事情不少,无非做个排序,我认为登月、对外拓展影响力支援建设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也承认都有意义。同时我认为解决人民待遇问题优先级不比上述低,我们要星辰大海,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在底层民众脚下。
还有一个经济学角度,是存量资源效率问题。很多花钱的事,效率低造成的浪费,如果改用效率高的方式,节约的资金,正好可以弥补这些民生方面办大事所需要的短缺。比如航天,手搓火药和一堆行政管理层,发射成本比星舰高的多,这事可以做,这钱也可以省。
很多非市场化的领域进行市场化,不仅可以减少浪费,而且收入增长可以增加税收;更深层方面,让垄断领域解放,让垄断企业的待遇回吐,也等于是二次分配的效率提升。比如石油等能源领域。
我觉得有个很好实现的设计,既然这些年都在说涨幅,无论缴费、待遇的增长就是一个比例。那么咱在现有基础上,对农业人口的社保、医保再进行补贴,就按比例从城镇职工缴纳的里面增加转移支付。例如3%,有人一个月退休待遇一两万,有人社保一个月交大几千,也有人则少得多,没关系都按比例来,不是每年涨幅按比例么?那么城镇职工社保里面新增转移也按比例,有人缴纳社保一个月1千,有人7、8千,统一抽成比例去支援城乡居民。
财税制度有很多可以设计的空间,如果收入差异增幅不好管,那么可以在税、转移支付中找补回来。
我知道总有人说难办,一提就是14亿人口情况复杂,难办的让我想起乌鸦哥,难办就别办了。
升级版盐选私享圈会员上线
联络盐哥:salt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