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四川省人社厅就《关于进一步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针对招聘领域提出了较为重要的调整,明确要求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
“取消应届生身份认定限制”与“放宽应届生身份认定限制”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不再设限,而后者只是放宽了认定,如一些省份延长认定年限或取消对是否曾就业、缴纳社保的限制等。此次《征求意见稿》如能通过,四川将成为我国首个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的省份。
对各地放宽应届生身份限制,当前社会普遍持支持态度。但对一步到位取消限制,也有人担心会影响真正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如果用人单位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者,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会因失去“政策保护”而处于就业劣势。
为促进应届毕业生就业,我国以前的就业政策对应届毕业生给予了一定的倾斜,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中,也明确某些岗位专门招录应届毕业生。如2025年国考共计划招录3.97万人,其中有2.67万个计划专招应届生,占比高达67%。同时还实行两年择业期政策,规定毕业两年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应届毕业生对待。
这样的政策对年轻人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规定是毕业两年内未落实工作单位,一些毕业生为了保住应届生身份,就申请了延期毕业,或者毕业后先不就业。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多个省份放宽了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普遍做法是,不再强调“未落实工作单位”,而将其调整为“不对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部分省份则延长了择业期,如湖南、广西明确将择业期从2年延长到3年。
也有声音呼吁进一步取消限制,认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提高,新进入职场的求职者大多数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再把求职者分为应届生、往届生,不利于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就建议延长择业期,并最终取消择业期政策,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以此消除求职者的身份焦虑。
长远来看,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一方面可以促进求职者平等竞争,另一方面可让用人单位招到更适合的人才。而且,从长期就业角度看,这一政策对所有毕业生也都是公平的。因为,应届生过了择业期,都会成为往届生,如不再有应届生身份限制,其择业空间无疑会明显拓宽。而且,在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后,大学也会从只关注应届生的就业,转向关注所有毕业生的中长期就业。
从淡化、放宽认定到最终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是一个就业政策逐步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各地审时度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从促进整体就业角度稳妥推进,为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做好保障。 □ 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