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勤劳的打工人
难免遭遇那些令人崩溃的
“脆皮时刻”
下班前5分钟,突然说要开会
改了N版,甲方要用第一版
甚至上班时不幸受到伤害
这不一00后小伙
上班6天误触辐射源
导致右手持续腐烂、萎缩
面临截肢风险
今年4月,贵州24岁的小陈来到山东高密务工,从事金属探伤工作,工作内容是用专业仪器γ射线探伤机检测焊接过的金属器件是否完好,是否有损伤。
4月27日上午,他和一位同事在高密户外从事金属探伤工作期间,因有沙粒卡在检测仪器里面,仪器不能正常工作。他们向公司汇报后,维修师傅在电话里让他拔掉仪器管子检查一下。
“由于对检测仪器不懂,拔管子期间,我误触了检测仪器的辐射源。”小陈说,辐射源本来在仪器的容器里,如果不拔管子,并不会直接接触。拔管子后,辐射源就暴露出来了。
接触辐射源当天,他并没有特殊的感觉。几天后,小陈的右手开始红肿,并伴有火辣辣的疼痛感。可休息几天后,他的手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加红肿,痛得睡不着觉。
5月6日,小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院对他进行了全身检查,此后一直在通过治疗控制辐射造成的伤害。入院后,小陈右手两个手指(中指、食指)已经弯曲,指甲脱落,面临截肢风险,左手也开始腐烂、疼痛。
入院后小陈已经做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手术,植皮无法存活,备受折磨,但他还是想向大家提醒,务必当心辐射。
事后,小陈才知道从事这种工作需要资质,上岗前还要接受安全培训。但小陈既没有考过证,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因当时活多比较急,老板一开始没有给他签劳动合同。
据了解,伤害小陈的辐射是工业辐射的一种,目前,相关部门已在调查处理小陈的事情。
据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介绍,工业射线探伤是一种利用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探测非透明材料或装置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应用于机械、石油、化工、冶金与造船等工业领域。
小陈所用的γ射线探伤机,使用的放射源多为铱-192和钴-60,在探伤工作开始前以及结束后,放射源需要存放在符合标准要求的能屏蔽射线的源容器中,普通人一般接触不到。
使用放射源进行工业探伤的工作单位,在员工上岗前须对其进行职业危害的告知、上岗前的培训以及上岗前体检,员工上岗后还应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定期培训及体检,离岗时也要进行离岗体检,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
随着电离辐射的广泛应用,其在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对健康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辐射危害。
以γ射线为例,能量较高的γ射线是一种强穿透性的光线,在射线穿透人体过程中,一部分能量会被人体吸收,超过一定量的话,就可能对人体如皮肤、眼晶体、消化道、骨髓等造成损伤,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皮肤损伤等症状,长期超剂量接触还可能导致白血病、皮肤癌等,妊娠期接触过量的放射线易造成胎儿致死、致畸、严重智力低下等情况。
1、看到辐射标识,要远离
当你发现附近有如下图所示的“三叶”标志时,请远离。
2、辐射防护三原则,要牢记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当你必须要接触电离辐射时,要牢记这三个原则“时间、距离和屏蔽”。减少接触电离辐射的时间,尽可能远离电离辐射,使用合适的防护用品。
3、不明金属物质,不要碰
通常情况下,放射源会被装在不锈钢圆柱形外壳内,外壳采用焊接密封,有着银色的外观,体积也不是很大,可能仅有纽扣电池大小。当你发现亮闪闪的圆柱体的小东西千万不要去碰、去捡,应向当地环保和公安部门报告,有可能是放射源。
4、职业危害风险,要警惕
劳动者上岗前应对所从事工作工艺流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风险有初步的了解,有职业暴露风险的劳动者,在工作中要接受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5、职业危害监测,要规范
用人单位要选择符合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工作场所以及劳动者个人防护情况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6、职业健康体检,要重视
用人单位应规范安排劳动者进行岗前、岗中和离岗体检,可以评估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并发现潜在的职业病风险,应当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来源:肇庆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