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末,中国人民大学牵手北京友谊医院,打造全国首个“文医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其背后,是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的深度交融,也是文科类高校发力医学的又一尝试。

撰文 | 郭雪梅

责编丨汪 航

又一顶尖高校发力医学。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宣布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国首个“文医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官方称,此次合作将开创高校与医疗机构合作新篇章,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的深度交融。

自2016年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宣布共建“国医学院”(筹建中)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一直在医学领域积极布局,这也是学校首次官宣与北京地区的三甲医院开展合作。

除中国人民大学外, 近年来,以文科见长的一批高校正在加速发展医学。


签约仪式现场 图源:中国人民大学官微

国医学院仍在筹建中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于1949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也是“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

该校以“独树一帜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学科整体建设目标,现设6个学部、1个公共教学委员会,学士学位专业86个,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一直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据2012年发布的《中国人民大学“十年腾飞”学科建设规划纲要》,学校确立了用二十年时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分为“十年基础,十年腾飞”两个阶段。

放眼全球,世界一流大学都有顶级的医学院,而中国人民大学彼时还未涉足医学学科。

因此在 上述文件中,中国人民大学明确提出,到2020年,学科将覆盖医学在内等10个学科门类,并在“‘十年腾飞’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情况一览表”中,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列为中长期争取新增学科。


图源: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网站

2016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时任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一行访问中国中医科学院,双方围绕共同建立国医学院等问题进行座谈。

当年的媒体报道显示, 国医学院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中蕴含的古代哲学思想为基础,并借助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学基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医药资源,以及社会对中医药的需求,建一个有利于推广中医药文化和中药传承、发展的学院。

在座谈会上,双方还就国医学院学生招生、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培养方案等问题进行洽谈。

次年,学校发布文件,宣布设立中国人民大学国医学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指出其职责是研究决策国医学院办学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国医学院办学工作方案、协调解决国医学院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截至目前,国医学院仍在筹建中。筹建小组官网最后一次更新信息是在2023年4月,转发了中医药领域的政策全文。学校公开报道中,已鲜少提及该学院,反而是河南省频频传出国医学院建设进展。

2024年12月19日,河南省教育厅公示拟申报本科学校,拟按程序申报以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和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部分资源为基础,设立河南国医学院。


国医学院筹建办网站

“文医融合”

从医学学科发展规律来看,高校想在医学领域快速发展,必须拥有一所实力强劲的附属医院,医学教育培养经验、科研实力等也是制约高校办医的关键因素。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暂无直属附属医院,仅拥有一所校医院,该院为一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主要满足全校师生员工及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此次与北京友谊医院合作,是中国人民大学发力医学的最新举措,其落脚点最终放在了“文医融合”。

业内人士认为,这或是文科类高校发力医学的最优解。这些年,相关部门多次出台文件,推动医学人文领域发展。在首届全国医学人文研究生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更是提议,医学人文学科独立建制“是时候了”。

在人文社科领域,中国人民大学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卓越的科研能力,而北京友谊医院作为国内知名的三甲医院,拥有雄厚的医疗资源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图源:北京通州发布

双方此次合作打造的全国首个“文医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将致力于探索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学校与医院交叉研究的前沿领域,解决跨学科问题,逐步形成理论体系,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贡献力量。

同时,双方将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的“医疗和健康服务体系监测分析子实验”,开展深度交流,共同打造合作科研品牌,提升双方的教学科研水平。

基于医学人文健康领域,双方还将构建“人文医学+”产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科研成果在医院实践中的转化和应用。通过学术研讨、产业学院、研究生导师互聘等多种形式,加强医产学研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打造卫生健康系统的实践教学基地。

“学科交叉融合”一直是中国人民大学推进学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3年前,学校揭牌成立了交叉科学研究院,旨在探索出一条兼具“人大特色”与引领示范价值的新时代人文理工交叉融合发展之路。

在文医交叉领域,中国人民大学同样有所布局。

2024年6月,学校整合校内“人口”和“健康”领域相关的学科和团队,成立人口与健康学院,学院设人口学系、老年学系和公共健康系三个教学系,旨在从非临床医学的角度,在大健康领域发力。

一批文科类高校跨界办医

如今,很多文科类院校都已迈入转型综合性大学的新阶段,办医被视为关键一步。

以师范类高校为例,“医学界”此前梳理发现,除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暂无医学学科建设和附属医院外,其余几所985、211师范类高校均涉足医学。

其中,有高校设立了医学相关专业或学院,有些虽未有医学学科,但具备了医学院必备的“拥有1所附属医院”的条件。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均以各种形式涉足医学学科。


在文科类高校转型过程中,办医被视为“高校发展的神助力”,尤其是在理医工交叉融合的背景下,一所高校有了医科,相当于多了一整个版块。

同时,建起医学院后,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甚至高级职称会成倍增加,因此业内常有“高校得医学院者得科研天下”一说。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新医科,而新医科强调医、文、工、理等多学科融合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推行跨专业和跨行业教育,这也为文科类院校跨界办医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将教师教育的优势释放到健康领域,2020年成立了医学与健康研究院。

如何看待高校纷纷办医现象?

2019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曾发布评论称,一是要看是什么样的高校在办,二是看怎么办,三是看办什么样的医科,“没有其他的学科来支持,只是依靠医学学科来培养人才,这是传统的办法,今天已经不合适了。”

来源:医学界

校对:臧恒佳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