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雨墨,“2024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家100大赛”金奖获得者。本次参赛让她对艺术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她发现复杂的事情背后往往有着清晰可见的脉络,进而打破了许多陈旧的看法,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个世界运行的逻辑。她清晰地意识到,艺术并非仅仅局限于创作本身,更重要的是蕴含在其中的思考方式。在艺术道路上做过的尝试,走过的弯路,以及遭遇过的失败,只会不断加深她对艺术学习和创作的理解,让她不断追求艺术的高远信心愈发坚定。


Q

祝贺你夺得“2024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家100大赛”金奖,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就,请介绍一下你的参赛作品特色和亮点。

薛雨墨:谢谢,我这次参赛的作品叫《存在》。回想创作的历程,我总体上采用在空间内中轴处旋转的半机械化装置的思路,目的在于使观众能够从单一视角出发看见多个场景。我利用亚克力透板,模拟了光线穿透彩窗玻璃的光影效果。这样一来,如果将作品放置在昏暗的空间里,观众就可以看见在角落绽放的彩虹光斑。


薛雨墨获奖作品《存在》

其实,我的创作最初来自一个朴素的灵感。我想象自己置身于某个布满繁花的空间里,就像宋代诗人叶绍翁所描述的那样——“春色满园关不住”。既然关不住,背后就有一股冲破束缚、打破世俗的力量。我在往这个方向思考时,发现这很接近文艺复兴流派,着墨于古典元素似乎比较好。西方的文艺复兴,更像是一种追溯,是对中世纪文艺盛世的感怀。

文艺复兴时期,一些浪漫主义者认为,人类应该直截了当、轰轰烈烈地表达情感,而不是压抑情绪。浪漫主义与理性的交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后世的绘画方式。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强调,绘画不仅是平面的二维画面,也是在刻画有血有肉的鲜活个体。

这次参赛作品也是我长期思考的结果。我经常想,我们为何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整个世界好似用一根根丝线支撑、连接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颜色。能生活在自己理想的日子里就是莫大的幸福。有的人想要泼天富贵,有的人喜欢平静;有的人想要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先驱,有的人想成为秩序的管理者。梦想不分高低贵贱,我们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颜色。

时代迫使人们在黑暗中寻找梦想,人们提着浑浊的油灯在黑暗中穿梭寻找支离破碎的自我,成为黑暗中一颗破晓的流星。

在本次艺术项目中,我希望通过象征性的方式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探讨人类作为个体的存在意义。

Q

参加本次大赛,你有哪些新的感受和感悟?

薛雨墨:我收获很多,产生了许多新的设想和变化。通过这次参赛,我增强了对艺术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不仅仅是拘囿于创作本身。我妈妈一直鼓励我打开思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做自己喜欢的。老师们也会提醒我,要努力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要善于从复杂现象的背后找到简单的逻辑。还有董建国老师让我“要快、要细、要好”,其实这要求还是蛮高的,但却很重要。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感悟。比如我也会反思,一件作品可能几个小时可以完成,为什么做了好几天。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思考,却可以让我在思考与复盘中改变自己,不要成为思想活跃,行动却沉默的人。

感谢“2024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家100大赛”带给我的成长,将我托举到一个更高的平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信心更大。过往的一些曲折、弯路或者失败,反过来让我更加坚定自己对于艺术学习和创作的理解。


小燕画院创始人吴小燕、薛雨墨及妈妈

Q

校内的日常课业并不轻松,校外的艺术培训和创作更不能放松,你是如何合理安排各种学习和活动时间?

薛雨墨:我们学校对学业的要求很严格,我们必须要有很强的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这并不是说不能放松自己,将自己绷紧得像一根快要崩断的琴弦,而是让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不过,“自律”也不是很快能养成的,自律的过程很痛苦。我在学校并没有选很多美术相关课程,我选了戏剧课程,但报了漫画类社团,参加了两个美术俱乐部。此外,我还参加跆拳道和排球等体育比赛。学校之外,我每周都会去小燕画院,整体而言日程排的比较满。我认为,艺术不仅仅只是绘画,还需要注重人文知识和科学逻辑的学习。所以,对我而言上学并不是单纯为了去死记硬背的消化知识点,而是要将学习的内容总结后应用在生活中、纳入文章、收集于灵感中。

在这个按时掐表的时代里,我们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但在辛苦的同时,应该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锻炼,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且对任何事物都保持客观的认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薛雨墨(左四)与多位“2024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家100大赛”获奖者

Q

请列举一下你感兴趣的艺术派别或者艺术家,他们是怎么影响你的?

薛雨墨:虽然梵高和莫奈在笔触和颜色的运用上深深地震撼到了我,但是给我带来更大的影响艺术家是达·芬奇和图卢兹·罗特列克。达·芬奇不仅是一位画家,也是一名科学家。例如他在画作《最后的晚餐》中,运用几乎完美的透视角度、立体的人物塑造、明暗对比法(Chiaroscuro),塑造出耶稣头上象征性的“灵光圈(Halo)”。很大一部分来讲,达·芬奇在文艺复兴中,扩大了对透视以及立体角色塑造的概念,这也是我认为他实际影响着我们的原因。

另一位影响到我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图卢兹·罗特列克。刚开始在画展上看他早期素描的时候,我脑子里竟然蹦出一个“我觉得我又可以了”的“危险”想法。于是我就内心扭捏地去看他大约十八岁以后的作品,竟发现了另一个天地。罗特列克的素描对我有很多的启迪。

Q

听说你四岁开始学艺术,在艺术学习当中,挑战和困难始终相随,某些艰难时刻总是不期而遇,经历以后又非常有成就感。请分享几个“痛并快乐”的时刻?

薛雨墨:我比较早接触绘画。但靠父母一直推着你走,是很难走远的。艺术更像是自己长时间思考和培养的一种兴趣。我画画是因为热爱,认为它对人生有很多意义。

记得初中时,我喜欢二次元,喜欢在题板创作,那些光影的色彩都画得不太好。那时我单纯地认为,艺术只是“好看”的代名词。其实,只有当我们为艺术作品赋予意义,与观众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艺术创作才会越来越好。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像每天迎接朝阳一样去迎接生活,接受开心、痛苦与挑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年暑期,我去日本,在国立美术馆看法国艺术家图卢兹·罗特列克的一个展览,对我影响很大。看完展以后,我觉得自己的绘画风格被颠覆了。之前强调线条要清晰干净,但罗特列克说,线条可以很乱,你的线条所体现的主体足够清晰就好。国庆期间我又去了英国,去大英博物馆、国立美术馆,艺术馆等等。还去了爱丁堡,寻找我正在学习的歌剧方面的灵感。


薛雨墨在2024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与创新论坛

对自我的严格要求,让我时不时会自我否定。通过和我妈妈的沟通,以及思考,我逐渐发现艺术更像一种诉说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是人类千百年来更迭的历史和个体的故事。所以,我想为何不用艺术来回答“存在”这个简单而复杂的问题呢?我知晓“存在”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精彩的,就像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赤壁矶时有感而发的那样: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想让人们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因为是不完美造就了人类的独特。

最后我想用我作品的其中一个理解结尾:我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位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到“出类拔萃”。有的人远远地跑在前面,有的人生来走得缓慢。“奔跑者”可能错过了“行路者”沿途所见的风景,他们看到的是大片飞速重叠的色块,而“行路者”眼中看到的是花瓣绽放的片刻精彩。


声明:品牌之声相关资讯来自于被采访对象,非福布斯编辑内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