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如今,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物质的充裕如滔滔江水,生活的便捷似风驰电掣的高铁,然而 “年味” 却似风中残烛。细究起来,是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天平已然失衡。
当年,物质匮乏的日子里,过年宛如一场绚丽的生活庆典。
腊月的初雪悄然飘落,筹备年货的忙碌序曲便悠然奏响。全家人齐心协力,只为那难得的丰盛大年而拼搏。
厨房里,母亲用心地甄别着寥寥无几的食材,每一棵青菜、每一块肉都承载着对新岁的热切憧憬;父亲则领着孩子穿梭于集市,在简易的摊位上寻觅着喜庆的春联、寓意吉祥的年画。
那一联联手书的春联,墨香扑鼻,满含着对来年的美好期许;一幅幅色彩明艳的年画,勾勒着神话故事与美满生活的图景,张贴于陈旧的门板和墙壁之上,刹那间,家中便满溢着生机与希望。
彼时,新衣新鞋是过年独有的珍贵礼物。
孩子们满心期待,眼巴巴地盼着,待到试穿新衣的瞬间,眼眸中闪烁的光芒仿佛能驱散冬日的严寒;邻里乡亲之间,互赠着自家精心制作的点心,虽质朴无华,却饱含深情厚谊。
众人围坐一处,畅聊过去一年的琐碎日常,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欢声笑语在狭窄的街巷中悠悠回荡,这般浓浓的人情味儿,正是 “年味” 最醇厚的本真。
当下,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得往昔的稀罕物变得稀松平常。
琳琅满目的商品堆积如山,四季衣物随手可得,全球美食信手拈来。年夜饭也不再局限于家中的厨房,豪华饭店成为众多家庭的首选。
只是在这便捷与奢华的背后,亲情的互动却悄然缺失。一家人坐在饭店的包间里,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却各自埋头于手机屏幕,交流变得淡薄而敷衍。曾经为筹备年夜饭忙碌数日的温馨画面,如今已成为难以触及的往昔回忆。
传统的年俗活动,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城市化的浪潮中,也渐渐失去了往昔的蓬勃活力。舞龙舞狮、庙会、社火等民俗表演,曾是过年时街头巷尾的热门盛景。人们汇聚街头,兴致勃勃地观赏表演者的精湛技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如今,城市的高楼大厦占据了传统的表演场地,年轻一代对这些古老的文化形式兴趣寥寥,致使它们在岁月的风雨中逐渐凋零枯萎;在乡村,曾经热闹非凡的戏台如今也门庭冷落,老艺人的精彩唱腔无人问津,那些传承了数百年的戏曲剧目,也陷入了濒危失传的困境。
精神层面的匮乏,更如一场悄无声息的灾祸,侵蚀着人们的心灵。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里,人们被工作的重压、生活的繁杂琐事紧紧束缚,心灵变得疲惫不堪且麻木不仁。
过年之际,长辈们不再如往昔那般,围坐于火炉旁,庄重地讲述家族的往昔故事、传承家训。年轻一代对家族的历史文化茫然无知,那些蕴含着先辈智慧与精神力量的传统美德,在物欲的冲击下,渐渐被遗忘在岁月的角落。
社交场合中,人们的笑容背后常常隐匿着功利与虚伪。
过年的团聚,已然沦为形式上的聚会,大家虽身处同一空间,心却远隔天涯。孩子们也被电子产品和应试教育的枷锁禁锢,丧失了对自然、对传统的探索热忱。他们不再于雪地里肆意奔跑嬉戏,不再好奇地聆听长辈讲述古老传说,而是沉溺于网络游戏和毫无营养的综艺节目,精神世界变得荒芜而单调乏味。
长此以往,我们的生活恐将陷入一种空洞的循环。若不能重新唤起内心对传统、对亲情、对文化的珍视,即便物质生活无比富足,我们也只会在繁华的表象中迷失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