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广东已完成垦造水田45万亩,形成39万亩水田指标,成为全国首个兑现占补平衡承诺省份,保障了梅州至潮汕铁路等233个重大建设项目水田指标占补平衡需求

  如果说大规模连片耕地恢复是1.0版本,“万亩方”农用地整理是2.0版本,如今转向农业文旅结合则是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和保护的3.0版本

  “土地综合整治不是单一地恢复耕地,而是将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有机结合,在保护和整治耕地的同时,为城市发展创造新动能。”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伴随收割机的阵阵轰鸣,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的最后一块稻田完成了收割,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处鱼塘。

  一年多来,三乡镇通过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和垦造水田,将分散农田进行腾挪,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集中连片,构建“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新格局。

  2024年以来,广东将推进耕地连片保护与质量提升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一环,在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同时,有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耕”出新动能。


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垦造水田项目晚稻完成收割(2024年12月17日摄) 冯建奎摄

  破解矛盾的关键一招

  “2021年来广东增加耕地约94万亩,实现了耕地由净流出向净流入转变。但耕地保护机制还不完善,广东耕地总量由减向增的基础还不牢固。”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人胡建斌介绍,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和人口大省,协同推动耕地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力仍不容小视。

  记者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广东耕地呈现出破碎程度高的特点,保护难度较大。据统计,广东耕地3亩以下图斑数量占比46%,面积仅占3.8%。耕地分布零散加大了监管和保护难度,种植成本较高,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也给广东健全完善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出更高要求。

  促进耕地集中连片整治,是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在全省开展两批耕地集中连片整治试点工作,探索“林耕置换”“多田套合”“小田并大田”“政策集成”等补充耕地实施路径,有序推动市、县耕地集中整治区建设,优化耕地资源布局,促进耕地连片保护和高效利用。

  以雍陌村所在的中山市为例,当地以点带面,推动实现“百亩恢复、千亩连片、万亩平台”。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已完成耕地恢复7500亩,为下一步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做好连片优质耕地资源储备,也为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下坚实基础。

  组合拳打赢攻坚战

  提高耕地集中连片度,促进耕地空间布局优化,是打好耕地保护攻坚战的关键,广东打出了扎实有效的组合拳。

  ——政策叠加,形成制度合力。在顶层设计上,广东全面推动田长制建设,完善耕地保护基层治理机制,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出台《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统筹安排耕地保护重大行动和重点工程,为全省耕地保护工作提供行动指南;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的意见》,构建完善省市县三级耕地保护“三位一体”补偿激励机制。

  既有从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也有自下而上的改革推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优先将坡度6度(含)以下的林地及具备恢复属性的非耕农用地整治复耕。在“耕地下山、林果上山”实施过程中,省自然资源厅主动与省林业、农业等部门密切沟通,为东源土地综合整治保驾护航。2024年5月,东源县被省自然资源厅批准为探索“山上”换“山下”林耕布局优化试点。

  ——因地制宜,打造创新活力。广东各地自然资源部门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机制方法。如韶关市南雄市推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多田套合”;广州市南沙区探索“耕地+”实施路径,创建多元增收、显化价值、集中保护、精细管理的耕地保护新机制;佛山市南海区探索通过相关政策叠加集成,探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动态调整管理制度……

  ——保护补偿,助力协调发展。广东省探索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跨区域调剂机制,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中山市研究建立“田券”制度,建立耕地跨镇域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实现零散耕地向耕地集中整治区转移,提高耕地保护经济价值;珠海市建立起耕地总量平衡指标跨区域流转及生态补偿机制,使优势地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耕地后备资源丰富地区有更强劲的土地整治和生态保护动力。

  自2017年起,广东连续启动两轮大规模垦造水田任务。截至目前,广东已完成垦造水田45万亩,形成39万亩水田指标,成为全国首个兑现占补平衡承诺省份,保障了梅州至潮汕铁路等233个重大建设项目水田指标占补平衡需求。

  为发展打开新空间

  广东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还在进一步走深走实。2024年12月中下旬,珠海市金湾区平沙镇万亩方连片种植示范区,完成收割的水稻田里已经种上了格桑花。再过些日子,这里将变成一片花海。

  珠海市自然资源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说大规模连片耕地恢复是1.0版本,“万亩方”农用地整理是2.0版本,如今转向农业文旅结合则是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和保护的3.0版本。

  按照规划,平沙镇示范园建设总规模约1.6万亩,包含生态水稻基地、优质蔬菜基地、精品莲藕基地等多个片区的农业现代化基地,充分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发展农业文旅项目。

  耕地集中连片整治为越来越多的镇村打开了发展新空间。

  位于中山市南朗街道的崖口村依托千亩富硒稻谷示范基地,统筹文旅产业,打造稻田观光、农耕体验、休闲民宿三大主题的美丽休闲乡村游。“民宿+文化体验”“民宿+田园观光”“民宿+休闲养生”“民宿+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兴起,2024年接待游客预计突破600万。

  “土地综合整治不是单一地恢复耕地,而是将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有机结合,在保护和整治耕地的同时,为城市发展创造新动能。”胡建斌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