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末,我在上海,每天地铁出行,看到最多的,就是各种款式和颜色的大小口罩;听到最多的,也是声音高低不同、嗓子黏度不一的咳嗽声。

我仗着多年不修剪的浓密鼻毛,躲过一波又一波的“沪派甲流”。

回程的火车上,也是咳嗽一片,我索性连口罩都没带,因为在上车的时候,一位“不见外”的旅客,一个喷嚏喷在我胸口上,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还冲我来个蒙娜丽莎的微笑。

我哭笑不得的暗道,要不是有摄像头,我非从你这张肥脸上,抽出二斤猪油不可。

到了北京,地铁里咳嗽时的拉丝声明显比上海更豪迈一些,“京派甲流”有自己的风格。

尽管戴口罩的不少,但打喷嚏时,“及时”掀开口罩的也不在少数。

两个超级一线城市,这个冬天给我的感觉就是,咳嗽、喷嚏,都在感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以前每年也有流感,咱们或得或不得,一阵就过去,总归没现在这么严重。

先不说流感病毒是否比以前强大,就现在不断地城市化高速进程,也让流感的传染性增强。

以前,大家住得相对分散,城里、郊区、农村的人口分布相差没那么大。

就算住楼房,小区里各栋楼的密集程度也跟现在不同。

现在的城市化进程,大家都住在城里,集中在经济发达、商业集中、生活便捷的区域,人口密度之大、流动性之强,是二三十年前不可想象的。

高铁的发达,又从时间上拉近城市之间的距离,像有一天,我下午还在几百公里外的呼和浩特街头闲逛,傍晚已经回到家门口吃板面,这在以前也是难以想象的。

一直有争议的问题,病毒到底是越来越强大还是越来越弱?

我不是学医的,但从小体弱多病,人称“西直门药罐子”,凭借多年退烧药和抗生素当零食吃的经历,对于这个问题有个一知半解的个人看法。

无论病毒还是人,都是地球物种里的分类,那就肯定遵循这个星球的八字定律: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病毒领域大多数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人,这个领域,我们是天天见。

显而易见的是,2025年还能在地球上活着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优胜劣汰的产物。

别说劣等的基因,就算是有点瑕疵的基因也都撑不到现在,现在活着的所有人,都是经过300万余年精挑细选的顶级优秀基因。

没错,你、我,还有隔壁家的老王,都是最优秀的基因,所以,……不重要。

病毒也是同理,与人类免疫力鏖战的同时,会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升级和变化。

病毒的迭代升级,远比人类免疫力增强快得多,所以,一到流感季节,人类必然大范围中招。

有一个回避不了的事实,人类到现在也没有发明有效的药物可以杀死流感病毒在内的绝大多数病毒。



药物的作用只能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毒性,是否能把病毒揍趴下,驱赶出体外,完全就得看每个人的免疫水平。

有一句话,大家都熟悉的话,流感不用吃药,两个星期准好。

这句话的内核挺暗黑的,两个星期能好,是因为你的免疫力打赢了病毒;

如果打不赢,你就属于被淘汰的基因,提前进盒。

无论是甲流、乙流还是新冠,这一类的流感都有一个共同点,得病后康复,整个免疫系统也受到严重破坏,因人而异,需要至少半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去恢复免疫力。

在此期间,羸弱的免疫力,就有可能被其他病毒攻破,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在强调自己得过新冠后,身体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适。

对抗流感,切记不要扛,一定要使用药物,常见的药物建议大家家里常备:

譬如,奥司他韦(贵点,但非常有效);

阿莫西林(广谱抗生素,有效治疗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烧药(快速退烧、保证睡眠);

还有“流感神药”玛巴洛沙韦,我没吃过,听说特别管用,就是太贵,好几百一盒,一盒就2片。这个价位的药……算了,我还是让免疫力跟病毒裸战吧,没事,我肉多,扛折腾。

秉承“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战略性转移”的态度,咱们选择性少去人多和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出门别摸鼻子眼睛嘴,尤其是眼睛,眼睫毛非常容易粘上灰尘,灰尘又是病毒非常合适的载体。

勤洗手,用流动的水洗手,不要攒着洗手水冲厕所。

尽量不去公共厕所。如果必须去,那就尽可能选择卫生条件好点,通风好点的厕所。

因为,暴露在空气中的尿液和粪便,是病毒传播非常好的途径。(上公厕最好戴口罩)

对了,出门一定记得戴口罩,一次性口罩别不舍得扔。

自己算算,不得病省下的药钱,够买多少盒口罩。

希望大家都不得流感,健健康康的欢度春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