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超六成的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

  越来越多入境游客真切感受到“中国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看到了一个西方媒体永远不会展现的中国”

  新时代“中国游”,向外国游客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彰显中国当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中国文化和中国旅游进一步走向世界,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文 |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入境游便利化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课题组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2024年12月4日在海南博鳌发布《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智库报告。报告聚焦“中国游”蓬勃发展态势,充分反映了中国入境旅游便利化措施取得的积极成果,深入阐释“中国游”在展现中国形象、促进国际交流、增进文明互鉴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及对推动中国入境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世界旅游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游”成热议话题

  2024年以来,中国针对外籍人员来华旅游出台了一系列便利措施,持续优化外籍人员来华的各类渠道。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外国人来华旅游持续升温,入境游客数量快速增长,“中国游”成为海外社交媒体热议话题,相关内容浏览量连续攀升。

  与此同时,外国人来华旅游呈现出新变化:从单纯的“走马观花”式短期旅游,转向更加个性化的“深度体验”式旅游。外国游客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风貌,对中国的认知更加全面、真实、立体。中国将外国人入境旅游作为展现国家形象、增进人文交流的重要契机,努力解决外国人来华的难点和堵点,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更好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国家移民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达到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818.6万人次,同比上升48.8%;其中,通过免签入境488.5万人次,同比上升78.6%。根据海外社交媒体的数据,“China Travel”(中国游)已成为热门搜索词,相关话题的浏览量突破7亿次。在外国友人一句句“好City啊”的震撼与赞叹声中,“中国游”独特魅力不断展现。

  为了吸引并更好地服务国际游客,中国旅游业在产品和服务上进行了诸多创新和升级,特别是在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提升支付便利性、加强数字化旅游服务等方面。这些举措不仅简化了入境手续,降低了“中国游”门槛,优化了国际游客来华体验,也推动了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提升。

  作为正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海岛省份,海南省实行的免签入境政策允许59个国家人士因旅游、商贸、探亲、访问、医疗、会展、体育竞技等短期事由免签停留30天。黑龙江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积极发展边境旅游,在黑河等边境城市相继开发了多条康养、休闲等特色旅游线路。四川省与重庆市通过建立口岸签证协作机制实现“川渝通办”,进一步优化了入境旅游团的行程管理。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在中国,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也是拉动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打造旅游强国的大背景下,“中国游”市场潜力巨大,对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表示,免签政策使欧洲中小企业前往中国参加商务、展览等活动更加便利,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的当下,中国持续优化签证政策让更多外国投资者实地考察、产生兴趣,减少投资的不确定性,无疑为提振世界经济、推进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大信心和动能。

  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24年旅行与旅游经济影响:全球趋势》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在未来十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


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黄洛瑶寨,外国游客与村民演员在红瑶民俗文化表演中互动(2024年6月27日摄) 杨植森摄 / 本刊

  让世界直观感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

  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中国政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主基调,不断释放免签入境政策红利,张开双臂欢迎海外友人走进中国、畅游中国,推动中国与世界相知相交。

  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主要目的。

  从展现古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敦煌莫高窟,到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万里长城,从体现明清宫廷文化的故宫博物院,到展示古代士大夫隐逸文化的苏州园林……目前,中国有59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40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这些类型众多、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让远道而来的外国游客赞不绝口。

  不仅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让外国游客魂牵梦绕,根植于中华文明并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2024年9月,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风景区的工人疗养院迎来一批俄罗斯游客。他们在这里观火山、品矿泉、晒日光浴,享受悠闲的度假时光,还特意体验了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轮“中国游”热潮中,无数外国游客心怀对中国历史古迹和传统文化的向往踏足这片土地,也被当代中国高速发展的壮丽画卷和随处可见的科技成果所震撼。

  “坐着高铁看中国”已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游客选择的出行方式。“一部手机游中国”让旅行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

  外国游客还热衷走进菜市场、街角公园、晨练广场等市井生活,感受当代中国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之变,市井生活场景正在成为外国游客“新宠”。

  在湖南张家界,韩国游客望着眼前起伏连绵的千山万峰,发出“这是只有神才能创造出的人间仙境”的由衷赞美,比利时博主一吉徒步四川九寨沟拍摄美轮美奂的湖光山色,英国摄影师深入新疆腹地用镜头捕捉天山脚下的林海雪原……在海外社交平台上,一条条展示中国山水秘境的视频获赞无数。

  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多世界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之一,中国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坚持文化引领、生态优先,创新资源保护利用模式,把文化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融入旅游业发展全过程。

  传播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发展高质量、高水平入境游,让更多外国游客可以来、希望来、愿意来,使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亲自考察爱上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成对中国的准确理解,进一步参与和共享中国的发展机遇。

  ——有效扭转刻板片面印象。入境游是国际游客直接、深入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也是以民间交流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方式。一些外国旅游博主甚至直呼“被西方媒体骗了”,越来越多入境游客真切感受到“中国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看到了一个西方媒体永远不会展现的中国”。

  日本无限合同会社首席经济学家田代秀敏近日访问上海后表示,他完全没有看到西方媒体所描述的“萧条景象”,反而亲眼目睹了中国城市中燃油车与电动车并行行驶、基础设施更新的新变化。

  ——展示中国对外开放决心。北京推出境外银行卡非接触式过闸乘车服务,外籍乘客可使用万事达卡和维萨卡直接在地铁站刷卡进站,无需单独购买车票,不区分乘客国籍,实行资费统一。上海推动公交乘车码外卡刷码改造,外籍乘客只需绑定外卡,并通过腾讯微信小程序开通乘车码,即可在上海公交、地铁、轮渡、磁悬浮等多种场景中使用,为境外人士提供了更便捷的数字化公交出行服务。

  在2024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中外客商交流互动,展现彼此最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与会者听宣讲、看项目、谈合作,感受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旅游经济注入的强劲动力,也进一步体会到中国始终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

  ——共享中国市场发展机遇。1984年,美国人布莱恩·林登第一次来到中国,被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深深吸引,特别是对中国的农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2008年,他选择到云南大理经营民宿,搭建起了一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平台。在这里,他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发展,并表示:“40年前,我对中国一无所知,现在我已经能写毛笔字了。中国也成了我的家。”

  中国拥有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多样的政府扶持政策,不仅为外国人才提供了多元化的职业选择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与中国合作的外国企业提供了事业飞跃发展的平台,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游”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伴随着中国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蓬勃向上,入境旅游在增进不同文明包容理解、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增进不同文明包容理解。1980年通过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指出,旅游应在促进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等全球性重大社会问题中发挥作用。“中国游”为中外民众提供了直接的交流互动平台,这不仅增加中国与世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还促进了中外民众之间的融合与包容。

  近年来,中国与多个国家的文化旅游合作不断深化。中俄、中意等双边合作机制不断发展,中国与法国、哈萨克斯坦、坦桑尼亚、赞比亚、马来西亚等国家互办文化旅游年,与多米尼加、萨尔瓦多等新建(复)交国家开展文旅交流……这些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成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

  ——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旅游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习得方式。亲眼看见气势恢宏、形态各异的秦始皇兵马俑,更能感受到秦统一六国的龙威虎势;亲耳聆听声调柔和、意境古雅的纳西古乐,更能感受到“中华古乐之活化石”的神奇。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和华丽婉转的昆曲唱腔,可以让人领略到江南风情和吴侬软语;巍峨高耸的布达拉宫和庄严肃穆的大昭寺,能够令人体会到藏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时代“中国游”,向外国游客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彰显中国当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中国文化和中国旅游进一步走向世界,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旅游让人们团结在一起。”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2024年世界旅游日寄语中表示,要思考旅游与和平之间的深刻联系。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而旅游业被誉为“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能够在紧张局势下起到“稳定剂”“润滑剂”的作用。

  中国入境游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逐步形成了“和平旅游”“绿色旅游”等涉旅议题。中国入境游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旅游发展优势,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旗帜,把旅游发展视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从减少国家间偏见、增进国家间共识、实现国际社会互利共赢的目标出发,在服务国家利益的同时,发挥并突出旅游连接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媒介作用,促进优势互补和共同进步,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推动人类进步和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公共产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宏伟目标的实现开辟新的渠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