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千古名言,恰如其分地诠释了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父女。



马哈维亚是一位曾经的摔跤健将,因生活所迫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当他偶然发现女儿们身上有着非凡的摔跤天赋,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



在印度这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度,女孩子的人生轨迹似乎早已被写好: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但马哈维亚却不愿女儿们的天赋被埋没,毅然决然地决定训练她们成为摔跤手,开启了一段逆天改命的传奇之旅。

让人热血澎湃的一幕,是姐妹俩参加第一次正式比赛时的场景。赛场上,灯光耀眼,观众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吉塔和巴比塔身着简单的运动装,站在摔跤垫上,眼神中透露出既紧张又兴奋的目光。



面对比自己高大强壮的对手,她们没有丝毫退缩。吉塔紧紧盯着对手,像一只蓄势待发的小猎豹,寻找着进攻的时机。

比赛一开始,她便凭借灵活的脚步和敏捷的身手,巧妙地避开对手的攻击,并伺机反击。一个漂亮的过肩摔,瞬间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大家纷纷为她欢呼鼓掌。



巴比塔也不甘示弱,在另一场比赛中,她与对手展开了激烈的缠斗,汗水湿透了她的后背,但她咬紧牙关,顽强拼搏,最终也赢得了比赛。那一刻,姐妹俩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更是向世人宣告了她们打破传统束缚的决心。

吉塔参加英联邦运动会决赛的情节同样令人动容。她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决赛,面对强大的澳大利亚对手,压力如山般沉重。



吉塔一度处于劣势,但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父亲平日里的教导,她想起父亲说过的战术,稳住心态,瞅准机会,一个绝地反击的五分动作,成功逆转比赛,为印度赢得了金牌。

当裁判举起她的手宣布胜利的那一刻,全场沸腾,而吉塔望向观众席寻找父亲的眼神中,饱含着感恩、骄傲与对梦想成真的喜悦。



起初,姐妹俩对父亲的训练极为抵触,毕竟在她们的认知里,女孩子不应该从事这样 “男孩子气” 的运动。她们每天早起跑步,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还要忍受村里人的流言蜚语。但随着一次次比赛的胜利,她们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开始主动投入训练。

可当吉塔进入体育学院后,接触到了新的训练方法和观念,她开始对父亲的传统训练方式产生质疑,父女之间产生了矛盾。



直到在国际赛事上,她接连失利,这才意识到父亲的经验是多么宝贵。最终,她放下成见,回归父亲的教导,重拾辉煌。

吉塔从对父亲言听计从的乖女儿,到进入学院后叛逆质疑的摔跤手,再到经历挫折后重新认识父亲、回归初心。这种转折既符合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又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亲情的坚韧与包容。



作为父亲,马哈维亚的性格坚毅、执着,对梦想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同时,他又充满智慧,懂得因材施教,根据女儿们的特点制定训练计划。

面对女儿的叛逆,他虽痛心但依然默默关注,等待女儿的醒悟,这份深沉的父爱令人动容。



马哈维亚怀揣着未竟的摔跤梦想,将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而女儿们也在逐梦过程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了从平凡女孩到摔跤冠军的华丽转身。

影片直击印度社会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在传统观念里,女性被禁锢在家庭的狭小空间,而这部电影通过姐妹俩的成功,向社会发出呐喊:

女性同样拥有追求梦想、展现才华的权利,打破了性别对人生的限制。



马哈维亚用自己的梦想、坚持和爱,为女儿们营造了成长的沃土,让她们在困境中学会坚强,在质疑声中坚定信念。

导演精准地把握了故事的节奏,将喜剧元素与励志情节巧妙融合,既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轻松幽默,又能被父女的热血拼搏深深打动。



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堪称一绝,他为了贴合角色不同阶段的形象,先是增肥 28 公斤,展现出中年发福的父亲形象,后又通过高强度训练迅速减重,以精悍的体魄诠释年轻时的摔跤健将。

他细腻的表演,将马哈维亚的父爱、执着与无奈演绎得入木三分。



在创作过程中,剧组精心还原了印度乡村和城市的场景,无论是简陋的训练场地,还是现代化的体育学院,都极具真实感,让观众仿若身临其境。

从电影所映照的现实问题来看,《摔跤吧,爸爸》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反思。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有才华的人因为外界的质疑、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放弃了梦想?又有多少女性在追求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遭遇性别歧视,举步维艰?



影片提醒我们,不论男女,都应有平等追求梦想的机会。作为家长,要像马哈维亚一样,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与支持。

这部电影的原型是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及其女儿们。

现实中,马哈维亚曾是全国摔跤冠军,因生活放弃梦想,后发现女儿们的摔跤天赋,便开始训练她们,最终将四个女儿及两个侄女都培养成了印度知名摔跤手。



其中,大女儿吉塔・弗加特在 2010 年获英联邦运动会女子摔跤 55 公斤级比赛冠军,还参加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

二女儿巴比塔在 2014 年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获 51 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金牌;三女儿瑞图・佛加在 2016 年新加坡英联邦运动会 46 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中获金牌。



电影在原型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编,在情节方面,电影中吉塔在英联邦运动会决赛上是最后关头绝地反击才赢得金牌,而现实中吉塔是轻松击败对手;

电影还将国家队摔跤教练塑造成一个阴险、无能、妒忌心强的反派角色,如教练嫉妒父亲而将其锁在库房致其无法观看女儿比赛夺冠,但现实中并无此事,现实中她的教练同样是个优秀的引导者。



在人物塑造上,电影强化了父亲马哈维亚的主角光环,使其形象更加完美,比如他的平权思想觉醒过程被简化,而其作为父亲的权威和正确性被放大。

除此之外父女情、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对性别平等的呼吁,这些方向的思考都是影片传达的主旨之一。尤其是关于性别歧视、男女平等这一点,在印度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尤为困难重重。



《摔跤吧,爸爸》就像一首激昂的战歌,用父女的热血拼搏奏响了梦想的最强音,用震撼心灵的故事为我们驱散了阴霾。

希望每一个观众也像剧中的角色一样,怀揣梦想的激情,永远在心中燃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