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北京某医院,女人躺在冰冷的走廊上,挣扎了整整两天才咽了气。护士整理她的遗体时,突然发出惊呼:“她的手心里有字!”周围的人纷纷凑过来,看清女人手心的字时,大家都沉默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有些狼狈的女人在挣扎中断了气,她的生命结束在医院中,然而却没有人分给她一丝的关心和爱护。
直到护士前来整理病房,才看到了女人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她有些不耐烦地将女人推到了太平间。
可就在她整理遗体的时候,女人手中出现的一行字让她愣住了。
“我没有文化,你们还要欺负我。”
短短的一句话,写尽了她临终前深深的绝望和委屈,见到的人无不感慨落泪。
谁能够想到,此时这个看起来落魄可怜的女子,曾经是风光无限的评剧名角,她一生凄苦,最终竟落得了一个令人不忍的下场。
这个含冤而终的女人本名李再雯,是我国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不过相比之下,大家更习惯称呼她“小白玉霜”。
她在评剧艺术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但是她的命运实在坎坷多舛,令人感到心酸。
她原本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年幼的时候被父母卖给了戏班子的名角做养女,从此和评剧艺术结缘。
当时,评剧界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白玉霜已经赫赫有名,作为她的养女,李再雯从小吃了不少苦头,被她当作是接班人培养。
自身的刻苦,再加上耳濡目染,李再雯很快就能和母亲一起在舞台上表演,两个人配合默契,获得了不少掌声。
因为她很好地继承了评剧名角白玉霜的演出风格,所以时间一久,她便被叫作“小白玉霜”,这个名字也算是对她演出实力的认可。
十六岁的那年,对于她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真正独挑大梁的机会。
这一年,她脱离了白玉霜的带领,一个人在舞台上完成了表演,台上热闹的喝彩声证明了她的实力,也意味着评剧界升起了一颗冉冉新星。
小白玉霜接班之后,将母亲的“白派”逐渐发扬光大,她将两个人的唱腔做了区别和结合,使得这一派别能传承得更久。
新中国成立之后,她积极学习,表演了不少现代剧目,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角色,对推动评剧改革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抗美援朝时期,她跟随慰问团奔赴前线演出,哪怕已经连轴表演了一整天,只要听到有战士说想看节目,她仍然带着热情,坚持给大家演出。
小白玉霜的功底深厚,深受大家的喜爱,因为观众热情高涨,所以她稍微休息一会,便又要登台,最终她唱的嗓子几乎要说不出来话。
即便如此,她仍没有失去表演的水准,带着老艺术家的谦逊,赢得了战士们的阵阵掌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评剧大师却在失意和委屈中郁郁而终,她的悲剧是一整个时代的缩影,她的离开让评剧界失去了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小白玉霜一生没有儿女,也没有留下嫡传弟子,但是她的唱腔十分受追捧,最终仍然得以流传下来,得到了继承。
资料来源:《新凤霞回忆录》1980年版,百花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