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旧郡,嘉陵怀远,居陋巷而望眼四海,少年勤苦砥砺心志。
殷商故城,寒窗待月,囿兰台而寄念五湖,半纸造化追摹瑰奇。
——题记
夏木的浓荫里,湖畔阗无人迹。踩着青苔斑驳的石板,我慢慢走向时光深处;透过那木叶的罅隙,曾经葱郁的日子仿佛触手可及……
2002年10月,顺利通过招考,我依依惜别中学教师岗位,于2003年3月来到郑州市政协大院上班,在民革郑州市委会开始新的生活。因为工作原因,平素我与领导们多有接触,耳提面命,备受教益。尤其每年的市政协全会,我们都会被抽调全程参会,并被分配到大会提案组。后来,虽然我调离了民革机关,但还时常参加民革各种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并参加过郑州市社会主义学院组织的两次党外干部培训班。2011年初,我有幸成为中原区第八届政协委员,后来又连续担任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常委,并兼任郑州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市政协社情民意特邀信息员,在政协岗位上勤勉奋斗了十几年。追抚今昔,往事历历在目,概言之,可谓追溯史海旧事、传承优秀文化,在清贫寂寥中固守精神家园。
弘扬文化:往事并不如烟
1980年,年幼的我跟随花甲之年的姑姑,从郑州农村来到山城重庆。少儿时期,我时常沉吟书卷,日日端坐在嘉陵江边,看白帆点点、渌水流逝;抑或流连于红岩村幽邃的山林,把自己像书本一样慢慢打开,吐纳湛然的春光,让骨子里文化的种籽渐渐发芽。13岁时,我通过现场密封卷考试,获得重庆市教委举办的首届“智慧之花”作文大赛初中组二等奖;17岁时,获得重庆市计生征文二等奖,并成长为“重庆市三好学生”,名列沙坪坝区1994年度文理科“十大高考优秀学生”。因为家庭的缘故,学校免除了我的学杂费,并由民政部门协调,每月给予我经济补助。
有赖巴山蜀水的毓秀乃至中原厚土的滋养,二十多年来,我在一千余万字档案文字工作之余,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与书画界、戏曲界、音乐界多有交游,有幸为著名歌唱家杨洪基、舞蹈家杨丽萍、戏曲理论家苏笑神、非遗传承人耿发旺,以及书画名家唐玉润、刘世清、张万一、张寅彤等撰写了一百余篇艺术评论文章,陆续发表在民革中央《团结报》、《人民武警报》、财政部《中国财经报》、文旅部《中国文化报》及《中华英才》半月刊、中国文联《中国艺术报》、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报道》杂志、《河南日报》、《郑州晚报》等几十家权威报纸杂志;并有十余篇原创稿件被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图书馆网、河南民革网、河南文化网等官网刊载。
按照河南民革部署,我与著名戏曲理论家,河南豫剧院资深表演艺术家苏笑神多有交往。苏老师是省民革党员,出身梨园世家,6岁就登台扮演《秦香莲》中的小冬哥;中年以后,苏老师撰写了《中国戏曲文丑戏剧论》《苏笑神品戏评戏集》等著作,被中国戏曲学院作为教材使用;他还发表了戏曲文章100多万字,获得文化部第2届到第8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几十年来,苏老师蛰居斗室,为戏曲文化事业笔耕不辍,令我深为感动。当中国戏曲出版社出版苏老师的六十余万字著作《论大净王侯风云路——群星荟萃中的金少山》时,我欣然为之撰写一万余字的序言和后记。在苏老师的引荐下,我拜访了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副会长荆桦,著名戏曲理论家马紫晨等。因为我勤于弘扬戏曲文化,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戏曲梅花奖历届评委的钮骠先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宝罗先生等欣然为我亲笔题词,以资勉励。
为弘扬传统书画艺术,我挤出时间,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省文联、省炎黄书画院等举办的“军民情·强国梦”庆祝建军90周年书画作品展,以及郑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女子书画协会举办的“翰墨基石”书画展撰写前言和画册序言;为《张寅彤绘画作品集》《荣宝斋·李长生画集》《王德忠书法集》等几十本专著撰写序言。
我曾有幸参加全国政协、中华诗词学会等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政协委员诗书画大赛”,获得优秀奖(即二等奖);参加民革中央“两岸情”散文随笔大赛,获得三等奖。我撰写的人物传记《一位民革老人的台海情结》《丑学之父苏笑神》分别入编团结出版社的《情系海峡 缘结两岸》和《亲历者赞》丛书。近期,我又有幸获得省民革全省征文一等奖、中原区政协征文一等奖等。
向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省文联副主席,省书画院院长陈天然先生请教书法艺术。
由于19年艰苦的档案文字工作导致严重眼疾,我不得不节省视力,力所能及地坚持写诗、写字。半路出家何其难哉?我从最基本的线条、结体和章法练起,见缝插针地挤出时间耽于翰墨。七年间,我练习毛笔字五十余万字,书写的瘦金体书法长卷和原创古体诗,被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韩国书画协会、嵩山少林寺、上海静安寺、香港九龙天台精舍、五台山佛教协会、普陀山佛教书画院、江苏镇江金山寺、深圳弘法寺、江苏宜兴福源禅寺、浙江横店影视城大智禅寺、湖南国画馆、湖北慈光精舍等二十余家机构收藏,并获颁文件或证书;并被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德国等文化界、武术界人士收藏。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弘扬文化和撰写提案而结缘,我有幸收到32位全国政协委员的亲笔题词,其中有几位省级政协的副主席、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布达拉宫寺管会主任、青海塔尔寺方丈、北京雍和宫方丈和多位大学校长、博物院院长等。这算是对我多年致力于人民政协工作的鼓励。
建言献策:笃行委员使命
与政协工作结缘21年,并连续13年担任区政协委员和常务委员,在建言献策这条道路上,我历经执着探索:自2010年以来,我撰写的关于北伐战争主题纪念馆、黄河文化、城市道路命名、城区文化旅游等几十篇调研报告,被作为郑州市政协全会或常委会发言,有的被列为市政协主席督办提案,得到媒体广泛报道。
2011年初的郑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由我执笔撰写的关于将碧沙岗公园打造成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议,被民革郑州市委会作为集体提案提交大会,并由雷从芳常委代表民革作了大会发言。提案建议:由郑州市政府协调园林和文物部门,对碧沙岗公园进行重新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其纪念北伐革命战争的主题;重新修缮烈士祠和民族、民权、民生亭,将散落的烈士墓碑在烈士祠内集中镶嵌,形成碑墙,作为对北伐阵亡将士定期进行祭奠的主要场所;以“烈士祠”“北伐战争纪念碑”等建筑为依托,在公园北门至“烈士祠”的范围内规划建立一个北伐战争主题纪念园;在烈士祠内建立北伐战争纪念馆,使碧沙岗公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提案提出后,立即引起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郑州市政协把该提案列为重点提案,由市政协主席督办。在当年召开的郑州市政协重点提案督办会上,郑州市文物局、园林局答复,确定把碧沙岗公园建成北伐战争主题公园,并依托烈士祠建设郑州北伐战争纪念馆。随后,郑州市落实提案建议,相关单位对公园内一些北伐历史遗迹进行修缮保护,郑州市考古研究院也准备迁出碧沙岗公园。2012年6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迁出碧沙岗公园。后来,在考古院新址的基础上,又修建了郑州商城遗址公园,成为郑州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2017年初,按照郑州民革部署,我在市民革原秘书长张路同志的带领下,通过调研和查阅大量资料,执笔撰写了《关于在郑州市命名一条“中山大道(路)”的建议》。当年4月,民革郑州市委会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这份提案。该提案被立案后,转交郑州市民政局办理。市民政局积极组织开展勘察研讨,最终选择郑东新区一条长10.4公里、宽40米的道路命名为“中山路”,并报请民政部批准,由市政府下发《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文景街等109条道路标准名称的通告》(郑政通〔2017〕25号)予以正式命名。从此,郑州才有了历史上第一条“中山路”。
在我建言献策的历程中,还曾有一些值得记忆的生活片段:
寒冬大雪,我从单位费尽力气争取到一笔钱,到新郑的一个贫困村慰问,彼时,我是档案局驻村工作队队长。我和村支书一起,背着沉重的米面油,踏雪给十家贫困户送去钱和生活物资。人家感谢,我却心酸。在长达四年的驻村、驻社区工作中,我每天坐公交车辗转三十多公里,半天在社区,半天回单位工作,由此深入基层,掌握了更多社情民意素材。
春日,我在郑州南郊的一个老旧社区调研,顺便给需要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们撰写申请。社区条件很差,没有打印机,我只能用自来水笔一份一份地手写,半天才写了十几份。
夏日,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几百块钱,在饭店邀请了一批贫困的艺术从业者,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由此撰写了关于扶持贫困艺术家的政协提案,并得到市、区两级宣传部门的书面答复。
与时任省文史馆馆员、书画大家唐玉润先生一起郊游。
情系非遗:助力传承绝技
作为政协委员和档案文化工作者,对于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提升文化软实力,亦为分内之责。近年来,我十分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有缘得到河南坠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胜利及其夫人王雪玲的指导。河南坠子是一种喜闻乐见的传统曲艺形式,已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胜利老师是坠胡演奏名家,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王雪玲老师系乔派河南坠子第二代传人乔月楼的弟子。2015年11月,王老师到天津参加第二届“和平杯”全国曲艺票友邀请赛,成功当选为“全国十大曲艺票友”之一。
怀着弘扬非遗文化的虔诚之心,我和妻子多方努力,积极为河南坠子进校园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尝试;我的女儿姚思琦在两位老师的培养下,先后掌握了《偷年糕》《玲珑塔》等河南坠子经典唱段,并现场演唱河南坠子,获得郑州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主办的“光彩郑州·和美少年”中小学生美育大赛二等奖。
河南新郑有一位非遗传承人,名叫耿发旺,现年75岁,他不顾旁人的冷眼和生活的清贫,历经几十年艰难求索,终于让濒临失传的耿氏香品涅磐重生。目前,耿发旺已研发出宗教用香、家庭生活用香、盘龙香等六大类20多个品种,并且毫无争议地成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被认证为河南省、郑州市和新郑市三级非遗传承人,也获得两项世界基尼斯纪录。但对他来说,颐养天年为时尚早,还有一桩夙愿让他夜不能寐,那就是耿氏香品的传承。为此,我多次参访耿氏香坊,并被耿发旺老师的坦诚、执着而深深感动。在此基础上,我克服眼疾折磨,为耿发旺老师撰写系列宣传稿件,并刊发于北京、河南等地报纸杂志,并协调耿发旺老师的香品和个人事迹入藏“郑州名人档案”,由此,耿氏非遗产品被郑州地方史记载和传承。
苦心人,天不负。我先后8次被评为郑州市中原区优秀政协委员,获得民革河南省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省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以及民革郑州市优秀党员一等奖等表彰。《人民政协报》、民革中央《团结报》、《中华英才》半月刊、河南省政协《协商论坛》杂志,以及人民网、中国政协网、团结网、中国网、天津网、《河南日报》、《郑州日报》等媒体,都对我的工作经历进行了几千字的长篇报道。2018年11月,团结出版社出版《实践者行——民革优秀党员报道集(河南卷)》,共收录全省37人的事迹,我有幸入编,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省民革主委为该书作序。近期,我又获得民革河南省委员会全省征文一等奖和中原区政协征文一等奖,河南省政协将出版图书,收录省级一等奖原文。
砚田躬耕似秋翁,一片丹心贵有恒。多年来,我用异乎寻常的耐心和毅力寒窗苦读、奋笔疾书,于勤勉的工作中默默探求生命的本真,抒发传承文化、奉献社会的情怀。近期,我又按照单位的部署,以残缺的视力考证历史资料,撰写郑州历史名人资料23000余字,以及文化征文3000余字。
逐梦的人,道阻且长,行者可至。且让我赋诗一首,以兹自勉。
诗曰:
思耕北陇两鬓星,建言献策一灯青。
政协生涯逐诗语,躬逢华诞素月明。
覃思社情云出岫,与子同舟共远征。
回环复沓牵丝墨,半世文牍老更成。
作者: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