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的未来不仅要扎根于基础研究,还要以“中国特色”开辟应用数学的新天地。
文 | 过静霖
1月3日,复旦大学相辉堂迎来了数学界的一场盛会——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ICCM)隆重开幕。现场“大咖”云集,数学界的“奥斯卡”气场全开,来自全球的顶尖学者和数学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学如何塑造科学与人类未来。
开幕式上,菲尔兹奖得主、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主席、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理事长丘成桐在致辞中掷地有声:“在当前国际环境对中国愈发不利的情况下,我想以后中国自己培养的学者将成为中国数学主力大军的中坚力量和核心精英。”他直言,中国数学的未来不仅要扎根于基础研究,还要以“中国特色”开辟应用数学的新天地。“从基础数学的根基出发,发展应用数学是关键。”丘成桐表示,数学不只是停留在理论殿堂,而是要与人工智能、医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深度交叉,为时代的重大问题提供答案。
丘成桐先生在2024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开幕式(ICCM)上致辞。摄影|过静霖
在现场掌声雷动之际,大会还抛出一则重磅消息——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大会将永久落户上海。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正在成为全球数学的创新高地。
丘成桐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中进一步解读了他对“数学王国”的构想——一个从上海起航,联结世界的全新数学时代正在拉开序幕。
上海,数学新王国的心脏
恰逢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成立一周年,丘成桐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中笑称,过去这一年,他在上海的时间越来越多。“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很方便,大概五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而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常常来这里对我来说再自然不过了。”当谈及为何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大会能永久落户上海时,丘成桐也对本刊记者表示:“上海是大陆最国际化的城市,许多老一辈中国数学家也都是从长三角走出去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数学底蕴。”
近年来,这里成为了丘成桐的数学少年“天才实验室”——三年前在上海启动的丘成桐少年班计划,如今在沪已有三个试验点,未来仍有可能继续扩大。这些12岁的孩子无需通过高考,只需凭借卓越的数学能力脱颖而出。丘成桐对这些孩子赞赏有加:“他们专注于数学本身,而不是为了应付高考,这让他们拥有更纯粹的创造力。”在他眼中,这些少年不仅理解能力强,还敢于提问,甚至发现新的数学趣味。“12岁的孩子就能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这让我非常惊讶,他们有着无限的潜力。”丘成桐相信,这些孩子未来将成长为中国数学研究的中坚力量,甚至有可能改变数学发展的轨迹。
同时,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则是另一座“数学驿站”,汇聚了50多位来自全球的顶尖学者,包括不少非华裔数学家。他们带来了国际前沿的研究思想,也为国内的学生创造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许多海外学者在与我们的学生交流后发现,他们潜力巨大,愿意提携他们。这种双向互动不仅让我们的学生受益,也让海外学者更加了解中国数学的潜力。”丘成桐提到,上海开放的城市氛围和浓厚的国际化特质,让研究院成为吸引全球数学家的磁场。
当然,建造“数学王国”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丘成桐坦言,虽然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研究院在过去一年还是遇到过一些系统性困难,比如“条条框框”的限制和资源分配的争议,但他始终坚持将资源优先倾斜给最优秀的学者和学生。“我的精力有限,但我相信,扶持最有潜力的人才,才是推动中国数学发展的关键。”
丘成桐先生在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接受记者采访。摄影|过静霖
数学如下棋,越走越有趣
那么,普通人能学好数学吗?这是许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丘成桐却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记者答案:“当然可以,关键不在天赋,而在兴趣和努力。”他提到一个有趣的事实:自20世纪以来,全世界最顶尖的300余位数学家中,中国人不超过30位。这足以说明,数学天才并不是中国的传统优势。“学好数学更多靠后天培养,而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在丘成桐看来,兴趣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如果孩子看到公式和符号觉得枯燥无味,那他们很难真正学好数学。兴趣需要被点燃,而不是被压制。”他提到,那些真正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会主动提问、深入思考,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背诵答案。“当孩子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我就知道他的数学兴趣已经被激发了。”然而,仅有兴趣是不够的,持续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几次考试的成败并不能决定未来,但兴趣和努力的结合,才是成功的关键。”他希望中国的数学教育能够超越应试框架,关注孩子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探索,帮助他们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谈到如今热门的“内卷”现象时,丘成桐并不认同这种标签。他说:“研究数学对我来说,就像下棋一样,是一件越深入越快乐的事情。如果有人觉得学习数学是痛苦的,那可能是因为他并不真正热爱它。”他笑着补充道:“解出一道数学题的成就感,绝对比通关一局游戏来得更有意义。”在他眼中,数学学习不仅是一场自我挑战,更是一种让人享受其中的乐趣。
除此之外,他还提到,数学学习需要平衡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许多重要的数学突破,往往是两三个人共同完成的。团队合作不仅提升了效率,也能激发更多创造性思考。”他认为,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对数学研究意义重大,也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数学对我来说,就像下棋一样,越深入越快乐。” 摄影|过静霖
数学的未来,从上海连接世界
人工智能与数学的碰撞,为这个时代的科学进步注入了全新的动力,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丘成桐谈到,人工智能的背后,离不开数学的支撑,而数学家的任务不仅是解读人工智能的理论根基,更要确保其应用的严谨性与安全性。他直言:“如果人工智能的方向是正确的,它可以打开更多未知的大门;但如果方向是错误的,不仅研究会停滞,甚至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这不仅是技术的问题,更是对数学思想深度的考验。
上海,这片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土地,正在成为数学与交叉学科的理想温床。从丘成桐班到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上海汇聚了全球顶尖学者和一流学生,搭建起连接基础数学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桥梁。这种跨学科合作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丘成桐强调,数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普适性,就像当年的牛顿力学,不仅为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建立了规律,更为天体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数学的普适性,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人工智能,它不只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工具,更是打开未来未知世界的钥匙。
与此同时,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在国际数学界的角色。丘成桐坦言,中国的数学成就与世界顶尖水平之间仍有一定差距,但他坚信,通过对本土人才的系统培养,未来这种差距会逐渐缩小。他提到:“我们的博士生已经能在第三、第四年通过比哈佛还要严格的资格考试,一些学生甚至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再过六到八年,我相信他们能达到与哈佛、普林斯顿学者相媲美的水平。”
中国数学的国际化进程,从未像今天这样清晰而坚定。丘成桐相信,随着更多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涌现,中国数学家将在全球数学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而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学术的荣誉,更是数学服务于科技、人类与社会的使命。
“数学不仅属于科学家的实验室,它也属于整个时代。”上海,这座连接世界的城市,正用它独特的开放与多元,承载着数学的无限可能。从基础数学到应用领域,从本土培养到国际视野,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正在塑造中国数学的未来,也在为全球数学的发展写下新的篇章。
位于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顶层的“卡拉比-丘成桐空间”。摄影|过静霖
天合美女“千金”,此时出任联席董事长有何深意?
特朗普与梅洛尼的海湖庄园会,惹得拜登又要出访!
“鸡窝头”女士美美地去上班了,她为什么就火了?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