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难得君
韩国政坛的大戏,到现在还没有落下帷幕。
尹锡悦原被指涉嫌“内乱罪”,但韩国国会于1月3日突然改变立场,通知宪法法院取消对其的“内乱罪”指控,转而探讨其宣布紧急戒严的行为是否违宪。在首次庭前会议上,国会明确表示,弹劾审理将依据宪法进行,不再追究尹锡悦是否违反刑法。法官郑亨植询问这是否意味着撤回对尹锡悦的刑法指控,国会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这一转变使得尹锡悦所面临的压力骤减。原本,“内乱罪”是一项具体的罪名,若成立,将对尹锡悦产生严重的法律后果。而现在,国会转而探讨紧急戒严是否违宪,这更像是一场关于法律边界的探讨,而非对尹锡悦的直接指控。
事实上,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的行为并不违宪,因为这是法律赋予总统的权力。因此,只要将话题聚焦在是否违宪上,尹锡悦就站在了有利的一方。对于国会撤回“内乱罪”指控,尹锡悦一方迅速反驳,指出如果“内乱罪”不成立,那么弹劾总统就是错误的。这一反驳直击要害,使得弹劾的依据变得模糊。
回顾整个事件,戒严始于12月3日,持续了六个小时后解除。随后,尹锡悦遭到了国会的弹劾。然而,他并未坐以待毙,而是在公开讲话中强调,无论是弹劾还是调查,他都会坚持到底。观察人士指出,尹锡悦在赌一个可能性:即使国会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弹劾案,宪法法院也无权对戒严令进行司法审查。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赌赢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在尹锡悦面临警察抓捕的危急时刻,韩国总统警卫处长朴钟俊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果断决定不配合执行逮捕令,并在事后解释称,在司法程序存在争议的情况下,配合执行将构成失职。2025年1月5日,朴钟俊正式发表声明,阐述了自己的立场。正是他的坚持,使得警方最终未能成功执行逮捕令,从而保护了总统尹锡悦的安全。
弹劾一方在指控尹锡悦时犯了低级错误,他们最初以“内乱罪”为理由进行弹劾,但现在“内乱罪”不成立,他们又转而说尹锡悦违宪。然而,违宪这个理由更加难以立足。因此,尹锡悦现在基本上是安全的。
在整个过程中,韩国民众的民调也发生了巨大的反转。在1月3日清晨的寒风中,大量支持者聚集在总统官邸周围,为尹锡悦呐喊助威。他们中既有老人,也有年轻人,甚至有带着幼子的家庭。这些人表示,他们已经觉醒,不再受左翼势力的煽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真相,尹锡悦的支持率从10%暴增到35%。
李在明领导的在野党的行为,实质上更像是一场权力争夺的游戏,其出发点并非韩国的整体利益,而是更多地倾向于党派及个人私利的满足。相较于尹锡悦,李在明的视野与胸怀显得较为狭隘。
尹锡悦因实施紧急戒严措施而遭到弹劾,随后由韩德洙暂时代理总统职务。然而,仅半个月后,韩德洙也面临弹劾,使得崔相穆成为了“代理总统的代理”,这一系列变故进一步凸显了韩国政坛的动荡与复杂性。
回顾过去三十年,我们不难发现,韩国总统这一职位似乎本身就蕴含着难以克服的挑战,否则难以合理解释,为何众多背景迥异、性别不同、行事风格多样的个体,在担任韩国总统时,都难以清廉无私且难以善终?
难道在韩国超过4000万的成年人中,竟难以选拔出一位能够胜任总统职责的人选?这显然不能归咎于韩国民众的能力或道德水准,问题的根源更可能在于总统职位的制度设计本身。
在韩国政坛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又遭遇了一起导致100多人丧生的飞机坠毁重大事故。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总统发布最高指示的情况下,航空管理部门、消防部门、司法机关及保险公司等相关机构依然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善后事宜。
韩国乱象的背后,其实隐含着一个深刻的问题。
东亚社会从文化底层来看代表的是农业社会,而西方社会代表的是工商业社会。
东亚社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农业社会文化和工商业社会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工商业社会的政治是法治,民主和权力制衡。但农业社会自古以来讲究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主权力高于一切。
韩国事件依然可以看到这种农业社会的残余,尽管韩国是发达的工业国家,但是在民主法治上依旧不够完善。
在近代历史上,完成社会转型最成功的东亚国家只有日本。日本明治维新后,踏上了现代化的进程,却在中途走上了军国主义的歧路,二战被打败之后,麦克阿瑟用刺刀把现在法治强加到日本头上,日本才彻底实现了蜕变。
法律究竟该给总统和议会之间如何赋权分权,可能才是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