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的56年人生中,30多年戎马,经历了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西安事变,剩余的12年是在蒋介石的监狱中度过的。

杨虎城15岁就扛起家庭重担,上有寡母,下有幼弟,他既得维持生计,还得偿还债务,走投无路之下,杨虎城投身军旅。



1926年的西安守城战让杨虎城一举成名,10年后,1936年的西安事变举世皆惊。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但蒋介石却背信弃义,不但扣留了张学良,还威逼杨虎城辞职,出国“考察。”

杨虎城难舍的告别长子,登程上路,7天后,七七事变爆发,全国抗战正式开始。在旅途中,杨虎城立刻致电南京,表达了自己想要抗日杀敌的强烈愿望,他请求归国参战,然而,南京政府却拒绝了他的要求,仍旧让他在外继续“考察”军事。



身为高级将领,在国家危难之时却没办法贡献自己的力量,杨虎城深感遗憾,痛定思痛后,杨虎城还是想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在之后几个月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欧美,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机会,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

杨虎城说:“我得罪了一个蒋介石,却振奋了千百万爱国人士。只要全民奋起,抗日救国,我死而无怨。”

11月26日,杨虎城抵达香港,30日转赴武汉,可惜,满怀报国之心的杨虎城却不能去疆场施展拳脚,而是被囚禁起来,此后就是长达12年的铁窗生活。



杨拯民万万没想到,那次竟然是自己和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

在杨拯民的记忆中,他的父亲是在1937年6月29日乘坐轮船离开祖国大地的。

杨虎城登船的头天晚上,让儿子杨拯民睡在他的房间里,晚上杨拯民等了许久都不见父亲回来,一直到凌晨1点杨虎城才回来,连睡觉都顾不上,抓紧时间和他在床上谈了很多话。

杨虎城告诉儿子,他这次出国是被迫的,不是出于自愿,实在也无法子......但这是调虎离山计。



杨虎城问了儿子在北平上学和交友的情况。在杨虎城看来,世界上的人才有两种:一种是从实际生活中磨炼出来的;另一条路就是读书、学习科学知识。杨虎城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杨虎城在自己前途渺茫时,还牺牲时间对儿子进行谆谆教导,这让杨拯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然而,他绝对没料到,这竟是自己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

杨拯民送父亲离开后,根据父亲的安排返回北平中华中学读书,后来还是从事了抗日救亡运动,投笔从戎,他和妹妹拯坤先后去了革命圣地延安,成为了杨家最早的共产党员。



1949年12月,杨拯民去重庆移灵,自从杨虎城被囚后,他们父子就再也没有见面。在中共中央的关怀下,杨拯民和十七路军旧部一起去了重庆,察看父亲被害的地方,最后看了一眼父亲的遗骨。

次年,在重庆召开追悼会,之后移灵经武汉转西安安葬。

杨虎城将自己的子女教导得很好,他去世后,他的子女继承他的遗志,投身到民主革命和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其中杨拯坤长期在中共中央机关任职,而杨拯陆毕业后前往新疆石油地质勘探队工作,在工作中以身殉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