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笔者从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暨“四城”联动交流周开幕式上获悉,由贵阳市打造的“科技云”平台,成功升级为2.0版本,截至目前平台已为518家企业进行动态画像,79家机构入驻科技云平台成为科技创新券服务商,累计发放2242.5万元创新券。
“科技云”作为2024年贵阳贵安15个数智赋能典型场景之一,主要是为解决创新主体供、需双方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不细”“不准”“不够”等问题,即创新主体技术、成果描述粗略,“颗粒度不够”;供、需描述时效性不足不精准,“动态更新不够”;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不畅通,“沟通衔接不够”。用信息化手段,配套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组合拳,服务供、需、服三端,让创新要素加速、高效流动,促进创新链赋能产业链,有效解决科研与产业“两张皮”。
平台围绕一所学校、一家企业、一个技术经理人、一个机制、一套政策——“五个一”进行试点建设,通过为创新主体供、需两端进行数字化、动态化、精准化画像,实现科技创新要素的动态描述、创新推动、活力流动,让创新要素看得见、摸得着、配得上。
贵州长泰源纳米钙业公司是一家入驻“科技云”平台并受益的企业。此前,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氢氧化钙品质提升的技术难题,便通过科技云平台预约了技术经理人,经理人深入了解企业情况后,迅速梳理出关键问题,形成可量化的参数指标,并对接了一家在相关领域有深入研究的高校科研团队,最终帮助企业突破了关键技术。
与此同时,平台对企业进行创新能力诊断,给企业发放了创新券,当平台与高校达成合作后,企业可使用创新券抵扣研发费用,最高比例可达50%,极大减轻了企业的研发成本。
在“科技云”平台,像这样的技术经理人还有很多,为壮大“科技红娘”队伍,贵阳市在全国首次出台《贵阳贵安科技信息专员培育管理办法》,第一批在贵阳贵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设立1200名科技信息专员,给予一定的补助,激励专员主动将需求和成果等信息动态更新到“科技云”上来,有效解决“不细”“不准”的问题,让创新要素动态看得见。此外,贵阳市还将从职称评审、人才计划申报、资金奖励等多个层面对技术经理人给予支持,积极鼓励技术经理人带动创新要素供、需两端,真正实现成果转化“转什么”“谁来转”“怎么转”“转成什么样”等问题。
据统计,截至目前,“科技云”点击量达6786次,已有585家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79家机构入驻科技云平台成为科技创新券服务商,累计发放2242.5万元创新券。第一批兑现232家企业116万元;第二批兑现119家企业59.5万元;第三批兑现7家企业110.762万元。
接下来,“科技云”平台将不断完善技术需求撮合、科技人才兼职、科研设备共享三大基本功能,让供、需、服三方在平台实现自己价值。(李雯文)
来源:贵阳高新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