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讲达摩祖师禅《悟性论》。
「夫真见者,非直见于见,亦乃见于不见。真解者,非直解于解,亦乃解于不解。」
这是说,真见不仅仅见于见,同时也见于不见。
这里可能不好理解,我们把见换成有,把不见换成空。
那么就是说,真见不仅见到有,同样也见到空。
前面我们讲了:“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
也就是不见有,也不见空,这是双离空有两边,是双遮,非空非有。
而这里则是见有,也见空,这是双照空有两边,亦有亦空。
这个在《楞严经》里讲一心三藏时,讲得非常清楚了,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接着是:
「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真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
这一句在前面也简单讲过,达摩祖师后面说:“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
说明“解”,其实就是悟了的意思。
一个人悟道了,但是如果他认为自己悟道了,就是有能悟的我,也有所悟的道,此时便不是真悟。所以才说「凡有所解,皆名不解」。
反之,当他不认为自己悟道了,不做悟道想,没有起心动念,此时就是真悟了,所以才说「无所解者,始名真解」。
「解与不解,俱非解也」,这是说:如果认为自己悟了,那么这就不是真悟;如果认为自己没悟,这也不是真悟。
所以「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不舍智慧就是认为自己悟了,那么这种人就是愚痴。
因为一个真悟道了的人,他不会认为自己悟道了,但如果有缘起,也会随缘而说自己悟道了。此时说悟,说不悟,都是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