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85硕士毕业的高材生陈涛转行送外卖的新闻冲上了热搜,一时间引起好大一阵热议。

这样的高学历人才怎么就去送外卖了呢?太浪费了呀!

但你以为这就算忘了吗?还有更“浪费”的呢,985毕业的高材生去捡垃圾的,你见过吗?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一个孕育法律精英的摇篮,却走出了一位与众不同的毕业生——武楷斯。

这位985高材生,没有选择西装革履、出入高档写字楼,而是卷起袖子,一头扎进了城市街头巷尾的垃圾堆里。



捡垃圾,这个在世俗眼光中“卑贱到尘埃”的职业,成了他毕生追求的事业。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和嘲讽——“学历浪费”、“作秀炒作”,他岿然不动,仿佛置身事外。

八年后,他用事实回击了所有质疑:他不仅实现了财富自由,还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共同经营着这份“垃圾”事业。



武楷斯的故事,并非简单的“逆袭”,而是一场对传统价值观和成功定义的颠覆性挑战。

他用行动证明,价值并非由学历和职业决定,真正的财富自由,也远非金钱所能衡量。



武楷斯对“垃圾”的独特情结,并非空穴来风,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经历。

由于父母工作变动频繁,武楷斯一家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辗转于不同的城市。



为了省钱,他的父母习惯购买二手家具和电器,旧冰箱、旧洗衣机成了家中常客。

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这些二手物品不仅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也让家庭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武楷斯清晰地记得,父母用省下来的钱给他买了新衣服、带他去吃大餐。



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二手物品并非“低人一等”,它们同样能够提升生活质量,带来快乐和满足。

同时,这种“物尽其用”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武楷斯的价值观。

所以在长大之后,他也开始尝试着捡拾垃圾、收集旧物,并从中发现了乐趣。



本来他只是把这当成自己的一个兴趣,并没想过把这个当成事业,但在大学期间,一次美国之旅却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在唐人街和旧金山等地的跳蚤市场和二手商店里,他淘到了价格低廉却品质不错的商品,例如8美元的军装、40美元的古驰包。



这些经历让他对“旧物”的价值有了新的认知,也让他对“垃圾”的定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他眼中,这些被别人丢弃的物品并非废物,而是等待被重新赋予价值的“宝藏”。



武楷斯并非人们刻板印象中的“怪人”。

大学期间,他学习成绩优异,仅用三年就修完了本科阶段的所有课程。

课外他还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曾担任过校内学生会主席和创业家协会社团社长等职务,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在同学老师看来,他未来的发展必定是一片光明,毕业后进入500强企业或考取公务员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然而,武楷斯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毕业后,他放弃了这些“主流”的职业道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捡垃圾。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武楷斯并不是“读书读傻了脑子”,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毕业后,武楷斯全身心投入到他的“垃圾事业”中。

他像一个都市猎人,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垃圾桶、拆迁现场、跳蚤市场都成了他的“狩猎场”。

他不仅捡拾生活垃圾,也收集各种旧物,小到书籍和鞋子,大到桌椅板凳,而为了存放这些“战利品”,他甚至专门租了一间仓库。



另外,他还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拾荒方法论,比如选择高档小区和月底搬家时期,这些地方往往能“淘”到更多有价值的物品。

他也会去一些冷门的地方,比如凌晨开放的“鬼市”,在那里寻找被低估的“宝藏”。



武楷斯并非一味地“捡”,他也注重“淘”,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从一堆废品中快速识别出有价值的物品。

他曾经以150元的价格淘到一套价值6500元的锡制茶具,也曾用30元买到一双价值500元的鞋子。

这些捡漏的经历更加坚定了武楷斯的决定,自己的梦想不只是“为爱发电”,更能为自己带来“面包和牛奶”。



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宝藏”的不断增加,武楷斯萌生了开店的想法。

他将收集来的旧物进行分类、整理、修复,并最终开设了一家名为“永续旧物”的二手交易店。



他的女朋友也加入了他的事业,两人共同打理着这家充满故事的小店。

八年时间,他捡拾来的垃圾堆起来能有大约1200平方米,填满了他的屋子和仓库。

他就像一位守护者,守护着这些被遗忘的宝贝,并努力为它们寻找新的社会价值。



武楷斯的另类人生选择,自然引发了外界的诸多议论。

在崇尚学历和职业的社会环境下,一个985毕业生去捡垃圾,无疑是“离经叛道”的行为,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

为此,他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包括社会舆论的质疑、家人的不理解,甚至是他自身内心的挣扎。



网络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他是“浪费国家教育资源”,是在“作秀炒作”,国家培养出一个博士,可不是为了让他去捡垃圾的。

但也有人赞赏他的勇气和创新精神,认为他是在挑战传统价值观,探索新的生活方式。



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也不试图去迎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他坚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并且能够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他甚至将自己捡垃圾的经历分享到网络上,引发了更多关注和讨论。

有人嘲笑他“捡垃圾捡上瘾了”,他却一笑置之,并回应道:“当上霸道总裁,都不如我捡垃圾快乐”。



武楷斯的经历并非孤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选择从事与传统观念中不相符的职业。

985高校毕业生选择卖保险、211硕士生选择卖房子等等报道不算少见,这些案例都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有人质疑他们“大材小用”、“浪费学历”,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在挑战传统观念,探索新的职业道路。



高学历人才的选择,也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盲目追求高薪和稳定,而是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贡献。

他们选择职业的标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念,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兴趣和热爱。



这些高学历人才的选择,也为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他们将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不同的领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他们的经历也启发着更多年轻人,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陈涛







中国青年报:《名校毕业捡垃圾实现财务自由?“不内耗”就是最好的回答|媒体札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