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站三尺讲台,却同样传道授业;不握半截粉笔,却同样诲人不倦;他们千人千面,却同有一份教育初心——用体育帮助孩子实现全面成长。2024年12月23日起,区体育局与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金牌教练”系列报道,展现区内优秀体育教练风采,致敬每一位闵行体育强区建设道路上的筑梦人。


杨国华

1999年进入闵行区少体校,曾获评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闵行区代表团优秀教练员、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闵行区代表团金牌教练。


以柔克刚

柔道的取胜之道在于——

柔道之道,亦是人生之道。

与柔道相伴30余载,从一名青涩的运动员成为提灯引路的柔道教练,杨国华有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秘籍”。

1999年,杨国华从上海市体育大学毕业,在做中学体育老师还是基层教练的职业选择上,坚定地选择了后者,成为闵行区少体校女子柔道队的“育苗人”。


在柔道比赛中,观众们经常可以看到运动员抓着对手的衣服,将其背朝下有冲击力地摔倒在地;或是通过关节技,锁住对方的手臂,让其无法动弹……这项与“摔跤”有些相像的运动,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

杨国华告诉记者,比起摔跤项目强调力量,柔道更强调技术与灵活性。“这是一项‘以柔克刚’的运动,柔道中的‘柔’,并不指柔弱,而是指在对抗中运用智慧和技巧,用柔和的力量来控制和降服对手。”


杨国华教练(左)正在带训小队员

从膝车到大外落,从袈裟固到肩固,从并十字绞到腕挫十字固,柔道有100种技巧动作,什么时候用什么动作?是防守还是进攻?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战术,获胜的关键是技巧、策略和时机的精准把握。“交手一瞬间比的就是谁的反应更快,比赛现场的随机应变能力非常重要”。


对抗性项目,受伤在所难免。杨国华告诉记者,训练时发生膝关节和身体上的挫伤十分常见,在练习抱摔等动作时,被摔者如果落地时锁骨直接砸在垫子上,也可能发生锁骨骨折的情况。

所以新学员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以及如何保护对手。怎样的倒地姿势可以保护自己,缓解冲击力?如何避开对手锋芒,借力打力?这也是杨国华的教学重点之一。


八年成才

拥有“一条龙”布局

八年,是一名柔道运动员的成才周期。杨国华直言:“过程比较艰苦。”从学会动作、搭建框架,再到精进动作,背后需要成千上万次单调枯燥的训练。


以专项训练为例,小队员一天要做100到200次头摔动作,再加上组合动作训练。如果遇到体能训练日,小队员一天会花2小时进行卧推、深蹲、腹背肌、变速跑和400米冲刺等专业训练。

曾经有人形容,柔道是一项需要举重的力量、体操和武术的协调、短跑的速度、中长跑耐力的运动。杨国华觉得“非常形象”,“柔道的体能训练很全面,对提升全身的身体素质都有帮助。”

如今,闵行区少体校女子柔道队共有8位学员,年龄跨度从11岁到16岁。在选材时,教练组会更倾向于灵活性和协调性强、比较活络的孩子,“基本上会让他做一些立定跳远和踝关节弹跳动作,主要看他的弹跳能力、下肢力量。毕竟是对抗运动,胆子大也很重要。”


2024年上海市青少年柔道锦标赛 闵行获奖运动员

瞬间发力,实现以巧取胜;找准时机,给予致命一击。2024年上海市青少年柔道锦标赛中,吴慧慧、盛畅、李佑欣、张淑婷、石凌菲等小队员们获得了各重量级冠军,熠熠星光点亮体育梦想。

截至目前,共有六位学员被输送至一线、二线队伍。针对柔道项目,以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上海体育大学等院校为基础的“一条龙”宝塔型培养体系已基本形成。

当问及竞技之路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杨国华反复谈到了“坚定”,“优秀运动员一般具有稳定的心理和坚定的底气,背后也有家庭给予的支持”。


杨国华(中)正在带训小队员

不过,杨国华也无法避及地遇到“招生困难”问题,他表示,一般是因为家庭原因,或者初中时期的学生遇到了倦怠期不愿意再继续训练,半途而废。“非常可惜,有许多在市级大赛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名次。”

他爱才也惜才,极具潜力的“爱徒”因为个人选择放弃体育之路,是他心中一直的遗憾。对于未来项目发展,杨国华希冀道:“希望有更多学生来试一试,爱上这项运动,柔道对于体能和心理素质的锤炼,令人受益终身。”


记者:吴俊艳

供稿:区体育局

初审:赵若楠

复审:何婷婷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