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形式,而且让东西部学生同上一堂课,共享教育资源。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从课程建设内容的多样化、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内容到教育改革探索,都进行了系列“升级”。特别是《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两门中医药领域的经典课程,建立实验教学虚拟仿真系统,引入AI助教,展现中药炮制学和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东西部高校同上一堂课

2024年9月开展的《中药炮制学》全国示范课好评如潮,“上课形式多样化,课上随机选择与学生互动,再由专家对学生回答点评效果非常好!”“原来课可以这么上!”

《中药炮制学》课程负责人陆兔林教授表示,他们以项目组高校相关专家名师为引领,吸纳全国开办同专业院校教研室共同研讨备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双思维”能力,用前沿学术成果融入教学,弥补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培养师生教、学、研理念与能力!

“新疆医科大学与我们有时差,但为了赶上公开课,一天时间完成了各专业调课任务,让几百名同学一起在线听我们的示范课,这令我非常感动。”陆兔林介绍。


“我们希望做到的,是(让)学生能高度参与并认知这门课”,《中药药剂学》课程负责人狄留庆教授介绍,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观察等形式,进一步研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内容的衔接度。

“我们有幸与来自全国中医药院校的著名教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这些老师不仅学术造诣深厚,在教学方法上也各具特色。他们通过线上直播或线下面对面的授课方式,将复杂的药剂学知识以生动、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我们,激发了我们对中药药剂学的兴趣和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22级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郑家怡这样评价。

建立实验教学虚拟仿真系统

《中药炮制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建立实验教学虚拟仿真系统,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强化,课程教学与科研融合,常态化线上开课和更新。

“在实际生产、质量控制方面,我们想让学生更有体会,通过传统实验与虚拟仿真相结合,学会思考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团队郁红礼老师介绍道。

在传统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亲手操作各种炮制方法,感受药物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中药炮制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中药炮制技艺。

在设计性实验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药物,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炮制方法、进行成分分析和药理毒理评价完成实验。这些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更加考验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在虚拟仿真实验环节,通过模拟真实的生产实践场景,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炮制操作,不仅有效降低实验成本,还能提高实验效率,更好地适应生产实践需求,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AI助教进入课堂

在《中药炮制学》的课堂上,还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助教,他是陆兔林教授的“数字分身”。把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是教研团队课程建设的一大亮点。


基于“投喂”的课程知识库,数字老师可以辅助任课老师的教学工作。把零散的知识点有机串联,生成课程知识图谱,并把相关教学资源关联;将复杂的知识体系可视化展示,方便学生厘清课程思路、建立知识网络体系。

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和题库建设;任课老师则可以通过相关学习资源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我们还设计了能力图谱、思政图谱,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中药炮制学》团队李林老师介绍道。

30多个高校建成虚拟教研室

《中药药剂学》也在人工智能下梳理出了237个知识单元、502个知识点,关系数量845个。教学资源的关联⼯作正在逐步开展。



两门课程均初步建成虚拟教研室,吸收来自全国3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人员参与建设。利用虚拟教研室常态化组织线上线下教研活动,让虚拟教研室成员在充分研究交流的基础上,协同共建课程教学⼤纲、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电⼦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验项⽬、实训项⽬等资源,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目前有190位老师在我们的虚拟教研室里面,我们常态化开展活动”,陆兔林教授说,这样的大协同让大家意识到什么是资源共享、什么是优势互补、什么是同上一堂课,也是课程未来持续建设的目标。

通讯员 陈彦瑾 谢韵宁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